文汇报:游刃乾坤:近现代海派篆刻何以赢得印坛“半壁江山”(2025-3-12)
海上印社:2024年上海篆刻一瞥(2024-4)
得涧年刊:刘一闻个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举办——《中华民族印谱》捐赠上博(2024-12)
得涧年刊:刘一闻先生2024年艺术活动概览(2024-12)
得涧年刊:得涧研究会成立15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在浙江宁海举办(2024-12)
美术报、书法报:得涧研究会成立15周年庆祝活动在浙江宁海举办【图文】(2024-1-13)
得涧年刊:刘一闻先生2023年艺术活动概览(2023-12)
长三角书学讨论会、得涧年刊:篆刻作为物的分析:实用性、审美性与流通性(2023-11-24)
书法导报:书法行政工作的经验总结与专业反思——评潘善助《书法工作散论》(2023-11-1)
美术报:第十四届得涧书画研究会年会召开(2023-5-13)
香港《美术家》:孙慰祖的篆刻创作与印学研究(2023-1)
得涧年刊:刘一闻先生2022年艺术活动概览(2022-12)
印说:印谱出版何以参与历史构建——基于上海当代篆刻的考察(2022-2)
中国教育报: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徐庆华(2022-6-24)
中国书法:“海上印象”杭州展述评(2021-08)
中国篆刻:“真放”张铭篆刻展(2021-7)
新华网:徐庆华在外滩现场创作巨幅狂草百米长卷献礼党的百年诞辰(2021-6-5)
中国篆刻:2020年上海篆刻一瞥(2021-5)
中国篆刻:中国印文化大展彰显新颖策展理念(2021-3)
中国篆刻:2021年上海篆刻家润例汇编(2021-3)
得涧年刊:2020年刘一闻先生艺术活动概览(2020-12)
得涧年刊:“刘一闻艺术观察网”开通(2020-12)
海上印社:上海篆刻界海归现象研究(2020-4)
印缘:上海篆刻家润例简汇(2016—2020年)(2020-12)
印缘:2019年吴子建艺术小盘点(2020-12)
印缘:2019年陆康艺术小盘点(2020-12)
印缘:2019年上海篆刻一瞥(2020-9)
印缘:来楚生篆刻研究
的奠基之作——《来楚生篆刻述真》读后(2020-9)
印缘:2019年陈茗屋艺术小盘点(2020-06)
印缘:刘一闻再以多部著作庆贺整十岁生日(2020-03)
印缘:当代篆刻名家新锐联袂邀请展在上海举行(2020-03)
上海书协通讯、书法导报:“我爱北外滩”徐庆华书法创作活动(2020-9-30)
中国篆刻:吴子建正在重新定义印谱(2020-6)
中国篆刻:《王道雄篆刻集》出版(2020-6)
新华网:“不似之似——徐庆华肖形印展”在沪举行(2020-6-29)
中国新闻网:徐庆华举办上海首次肖形印专题个人展览(2020-6-28)
美术报:徐庆华带来上海首次肖形印专题个人展览(2020-6-6)
中国篆刻:名家新锐共话篆刻传承与创新(2020-2)
美术报:徐庆华为援鄂医护人员无偿创作570件书法(2020-4-18)
印缘:陆康藏钱瘦铁原打印谱花落钱家(2019-11)
印缘:陆康时隔两年再次在上海举办个人展览(2019-11)
印缘:徐庆华在上海浦东现场创作300平方米巨幅狂草(2019-11)
印缘:取精用弘,文质彬彬——孙慰祖《可斋论印四集》读记(2019-8)
印缘:徐正濂篆书篆刻展在海上印社举办(2019-8)
中国篆刻:谁是上海篆刻四大家(2019-8)
非遗传承研究:上海篆刻团体考察报告(2019-6)
印缘:听陆康讲故事(2019-2)
印缘:徐庆华在高东樱花节现场创作巨幅草书(2019-2)
印缘:访海上印社副秘书长陈睿韬(2019-1)
新民晚报:艺本一家(2019-5-12)
新民晚报:徐之麾篆刻印象(2019-5-8)
为什么上海当代篆刻值得研究——兼与张铭先生商榷(2019-3-19)
作为竞逐策略与文化载体的小印——张勤贤篆刻读记(2019-3-10)
中国篆刻:2019年上海篆刻家润例二章(2019-2)
《养猪印谱》两篇(2019-2-10)
2018年上海篆刻一瞥(2019-2-1)
书法:论钱瘦铁篆刻风格与成就(2019-1)
海上印社、书画研究:新时期肖形印嬗变与趋势略论(2018-1)
孤心知竹:青青翠竹映禅心——记韦小宝和他的墨竹(2017-11)
孤心知竹:访苇庐记(2017-11)
书画研究:略论来楚生肖形印的首倡之功与当代意义(2017-10)
艺术=苦力+激情--徐庆华创作旁观记(2017-10-11)
东方教育时报:把兴趣做成学问--《谈瓷侃片》读记(2017-10-4)
印缘:铁笔驰骋刻雄强——论徐庆华篆刻艺术特色(2017-3)【存目】
书法报:裂变,一种新的篆刻风格样式--夏宇近作读记(2017-7-5)
印说::精研八卦扬来派——论张用博的篆刻研究与创作(2017-7)
新民晚报:张用博“何要浮名”(2017-5-6)
上海大学报、美术报:篆刻与散文的纸上因缘--评《陆康印象》(2017-4-17)
上海书协通讯、美术报、书法报:徐庆华荣获上海交大校长奖(2017-4-8)
大观书画家:“五百年来一天衡”驳议(2017-3-22)
印缘:陈茗屋读印札记的美学哲思与人生况味(2017-2)
上海大学报、印缘:陆康书法篆刻展亮相上海大学(2017-3-20)
书法报:用生命镌刻野逸--吴子建篆刻略论(2017-3-1)
书画研究:观点含混、论证紊乱的平庸之作(2017-2)
我自为我日日新--夏宇艺术印象(2017-1-18)
中国书法:"明清流派篆刻"的命名与"两高峰说"的当代意义(2016-12)
东方早报:浓缩在方寸之间的社会生活史(2016-12-21)
红蔓:陆康:探艺求道,臻于圆融(2016-11-15)
中国教育报:读陆康《新编闲章粹语》(2016-10-31)
美国《世界文化之旅》:徐庆华狂草和巨印献礼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2016-7)
苏东坡前后赤壁赋、新民晚报、书画研究:陆康隶书的金石气与装饰味(2016-7)
朵云轩:清容古韵禅精神——陈茗屋篆刻记略(2016-6)
台湾《大观》:孙慰祖篆刻的学理意蕴(2016-5)
印苑、书法导报:印尚然犀忆恩师(2016-5)
新民晚报:婀娜清隽溢天趣——记篆刻家袁慧敏(2016-5-21)
中国书法报:徐庆华狂草和巨印献礼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2016-5-17)
新民晚报:徐庆华刻“交通大学印”(2016-5-14)
新民晚报:纸上舞蹈笔下歌(2016-5-4)
中国书法:上海主题篆刻创作的嬗变与特征(2016-4)
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记徐庆华刻制“交通大学印”(2016-4-16)
中国教育报:徐庆华:纸上舞蹈笔下歌(2016-4-8)
枫林学苑:清容古韵禅精神--陈茗屋篆刻论(2016-3)
印缘、陆康消息:旷达温雅--陆康篆刻评析(2016-1)
书画研究:简拙古雅立卓然——刘一闻篆刻简论(2016-3-10)
为周慧珺写大字点个赞(2016-3-10)
中国篆刻:"篆刻观察"受权发布《2016年上海篆刻家润例汇编》(2016-2)
中国书法报:亦能雄放亦精微——浅谈来楚生的工稳印(2016-1-26)
印钟肖形敢独造——谈沈鼎雍的篆刻创新(2016-1-26)
会心不远:艺术照亮生活——《会心不远》序(2016-1-20)
静安报、贵港日报
、新安晚报:书画印海探真如——廖富翔印象(2016-1-11)
新民晚报:野鹤闲云展清隽——徐之麾篆刻印象(2016-1-2)
新民晚报、陆康消息:《陆康消息》后记(2015-12-20)
纵浪大化求颖奇——从一方印看夏宇的篆刻特质(2015-11-13)
朵云轩:守望古雅觅清遒——刘一闻篆刻随想(2015-10-31)
捕捉别处的诗意——写在王赟平水彩展举办之际(2015-10-29)
遨游艺海造新境——篆刻家杨祖柏印象(2015-10-26)
澳门《印缘》、陆康消息:陆康艺术年表(2015-4-23)
罗刚书画合册跋(2014-12-3)
王道雄拓款(2014-9-9)
彩墨流芳——访知一堂夏宇(2014-8-24)
隐居都市心淡然——再访张用博先生(2014-7-2)
徐璞生迟来35年的复生(2014-6-15)
美术报:探行荒野辟新路——读《夏宇彩墨书法篆刻》(2014-5-31)
墨色高古传新韵——读《世纪中国画金典·陈辉作品选》(2014-5-17)
篆刻的小众与大众(2014-4-23)
东方教育时报、浦东文化:徐庆华:用线条表达自由境界(2014-1-15)
惜将翰墨付枭雄——读《卢俊书法作品精选》(2013-12-26)
品赏金石话天衡——读张炜羽《韩天衡篆刻艺术赏析》(2013-12-22)
求变出新笔墨间——记青年画家王琦(2013-11)
朗润山水寄此身——读邵琦《只在此山中》(2013-10-31)
艺术引领生活——印象派绘画断想(2013-10-12)
东方教育时报:狂狷清婉皆性情——读《卢俊书法作品选》(2013-10-9)
中国教育报:刀随心动见性情——徐庆华篆刻印象(2013-8-28)
印谱受追捧,篆刻有希望——“袖珍印馆”签售会侧记(2013-8-19)
新民晚报:名家编,编名家——“袖珍印馆”第二辑先读记(2013-8-11)
庄子刻壶记(2013-6-28)
“月泉六方壶”解说词(2013-6-14)
朵云篆拍领新潮——朵云轩印石篆刻拍卖二题之二(2013-6-12)
印石专场好捡漏——朵云轩印石篆刻拍卖二题之一(2013-6-12)
天工园观徐庆华草书记(2013-6-1)
画院、东方教育时报:健笔纵横写奔流——读耿忠平《韩流滚滚》(2013-5-29)
澄怀观道卷记(2013-5-26)
观罗刚篆刻“望江南”(2013-5-21)
庄艺岭逸事(2013-5-2)
醉美饺宴记(2013-4-28)
一得阁沪上试墨记(2013-4-25)
文汇报、中国书画月报:石劣无妨印美(2013-4-18)
精研清赏话收藏——沈嘉禄《快乐收藏》读记(2013-4-15)
厚德堂轶事(2013-4-12)
嘉平双叶扬远波(2013-4-11)
潘方尔记略(2013-4-10)
醉美堂小记(2013-4-8)
驰骋天地写精神——徐庆华书法印象(2013-4-5)
中国印林:苍茫精微两相宜——浅谈先生罗刚篆刻(2013-4-2)
有劲的杨忠明(2013-3-28)
钮印书三绝的王培鑫(2013-3-18)
厚积薄发向艺林——印人罗刚印象(2013-2-21)
寄云阁印社序(2013-1-23)
庄荆图册何以在抱月堂拍出55555元高价?(2013-1-20)
删繁就简成快意——浅谈张铭先生鸟虫篆(2013-1-19)
上海商报:徐庆华篆刻朵云轩拍卖10万元落棰(2013-1-19)
开宗立派建奇功——顾琴博士《海派篆刻研究》读后(2013-1-11)
“篆刻当随时代”的生动注脚——张铭先生《大块文章》赏析(2013-1-4)
圣诞雅聚抱月堂(2012-12-26)
“微拍卖”张铭篆刻《佛心鬼手》2万元成交(2012-12-18)
张铭之变——《三步斋印存》读后(2012-12-15)
师古谋变开新面——张铭《三步斋印存》的故事(2012-12-13)
八旬老翁再奋飞——张用博先生访问记(2012-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