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打造海上印社平台,再铸上海篆刻辉煌 --访海上印社副秘书长陈睿韬
董少校
筹备过程中,陈睿韬向上海书画院和上海市文联领导提出,上海篆刻基础雄厚,曾走出吴昌硕、陈巨来、来楚生等诸多篆刻大家,占据中国印坛的半壁江山,但上海始终没有一家市级专业篆刻艺术团体,能否成立一家市级印社,团结广大篆刻家,推动海上篆刻再现辉煌。
2012年7月15日下午,"叩刀问石"上海篆刻邀请展在壹号美术馆开幕,展出上海老中青篆刻家59人作品,陈佩秋题写展标,《叩刀问石--2012年上海篆刻邀请展作品集》同时印行。
这个展览不同寻常之处在于,是上海1949年后首个来自本地的纯粹篆刻展,开启了篆刻陈设方式新纪元。以往市级展览中篆刻往往与书法合展。1986年11月"上海大阪篆刻交流展"在上海美术展览馆举行,虽系纯篆刻展,却是与大阪合办。2017年6月上海市首届篆刻艺术展举办,较"叩刀问石"展已滞后了五年。
开幕当天,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振武仔细观展,随即与市文联相关领导交流。从侧面了解到,杨振武说,近现代海上篆刻在中国篆刻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要重视海上篆刻艺术的创作交流、传承和发展,如果不把上海的篆刻品牌打出来,将是很可惜的。之后,经商议,市文联等有关领导决定,借鉴国外模式,尝试媒体介入,联合新民晚报社共同发起筹备海上印社。
2013年5月23日,上海海上印社在上海市社团局注册成立,由上海市文联主管,新民晚报社和上海书画院联合主办。印社为民办非企业组织,著名艺术家陈佩秋担任法人、社长,韩天衡、吴子建、童衍方、刘一闻、徐云叔、陈茗屋、陆康担任副社长。理事会为管理决策机构,艺委会为学术机构。这样,"叩刀问石"展催生了一家新的篆刻专业团体。
印社在管理体制上最显著的特征,在于理事会与艺委会"双会并行"。艺术委员会负责艺术及学术创作方面的职能,理事会为管理决策机构。理事会由发起、举办单位代表及相关专业人士等共同组成,陈佩秋担任理事长。陈睿韬作为市文联及上海书画院派出代表,兼任海上印社日常管理工作并向理事会负责。
以最常见的举办展览为例,艺术委员会可策划内容、确定规模和学术水准,理事会决策、预算并协调实施,做好印社事,管好钱袋子。
再如新成员入社,也充分体现"双会并行"原则。申请者须有一位艺委会成员或两位会员推荐,并提交作品。印社办公室将作品扫描后匿名处理,交由艺委会成员分别打分,最后得到平均分,提交理事会,最终理事会按得分高低确定入社名额。这样,艺委会把握专业学术水准,理事会为印社发展把定方向。
2017年7月8日,在普陀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在普陀区文化馆落成,海上印社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意味着,印社有了独立专用的展览场地,也有了更加宽敞的办公环境,可以利用更加优越的条件开展篆刻相关活动。
此前,海上印社曾在朵云艺术馆、朵云美术馆、艺苑真赏社、南翔古猗园等举办活动,有点像打游击。作为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开幕展的"海上风华--方去疾及韩天衡、陈茗屋、吴子建、刘一闻师生艺术展"与"海上风华--当代海上书画名家艺术展"举办,为这个艺术机构和场所迅速集聚人气,社员也从此有了自己的活动根据地。
2018年1月举办"吴友琳、周建国、裘国强、唐存才、张炜羽、李昊六人艺术展",9月举办"海上风华-钱君匋与吴颐人、陈茗屋、陆康、徐正濂、舒文扬、裘国强、陈辉师生艺术展",2019年1月举办"笔墨春秋--吴颐人艺术展",一个个展览兼具艺术学术含量,海上印社一步步奠定了在篆刻界的地位。
2019-2-23
(刊登于《印缘》2019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