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2019年上海篆刻一瞥
( 微信版,艺术资讯,艺术观察
)
董少校
与往年出版大型篆刻集、举办上海篆刻展的轰轰烈烈相比,2019年是上海篆刻界波澜不惊的一年,似乎少有重量级、标志性的事件或成就。然而处在篆刻艺术蓬勃发展的风头上,这又是不寂寞的一年,创作、研究、组织、普及各有亮点,在展览、出版、新机构、研讨与讲座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可圈可点。
多位书法篆刻家在上海之外举办展览,乃至走出国门,产生强大辐射力,提升上海篆刻形象。10月31日,“守正求新”韩天衡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出韩天衡书法、绘画、篆刻、杂件近350件,以及艺术专著140多种。晋京展向来有强烈象征意义,何况位于文化艺术地标国家博物馆,是艺术实力的宣示,更证明艺术家具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几乎与此同时,10月28日至11月2日,“西泠雅韵”童衍方书画篆刻展在日本大阪国际交流中心举办,展出书法、篆刻、国画、拓本题跋、紫砂刻壶,纪念大阪与上海结为友好城市45周年、吴昌硕诞辰175周年。童衍方时常往还东瀛,此展进一步扩大他在日本的影响力。11月7日,同名展览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此外,周建国书法篆刻展11月至12月在江苏溧阳两处文化场馆分别举办,以书会友,以印结友。
另有几位书法篆刻家在上海举办个人展览,内容组合、题材选择、展陈方式等各具特色。6月15日,“写我幽抱”徐正濂篆书篆刻展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徐正濂篆书72件、篆刻36件。他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举办篆刻函授班、在《书法报》发表大量评论,特别是篆刻形成个性化面目,早有名气,却直到66岁才首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定力不凡。将篆书与篆刻合并展出,以往少见,可视为“印从书出”的别样表达。8月10日至12日,“印象茅台”李滔篆刻艺术展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篆刻与地方文化亲密联姻。70件作品内容涵盖地名溯源、灵山秀水、红色印记、人文历史、舌尖美食、美酒飘香等,构成一部生动的茅台文化读本。李滔在此前一年举办“王成琪印迹”展之后,紧接着举办“印象茅台”展,各用几十方印集中表达一个主题,可谓艺术融入生活的富有成效的尝试,展现了李滔拥抱生活的姿态和篆刻创作上的爆发力。11月16日至12月22日,“陆康雅集•私享会”展览在上海大沪繁花艺术空间开幕,展出陆康书法篆刻作品100多件,现场环境优雅闲适,为观展赋予更多社交意义。
2019年上海篆刻群体展的最大收获,当属12月在新虹艺术馆举办的“当代篆刻名家•新锐联袂邀请展”,汇聚全国各地84位篆刻名家和82位篆刻新锐参展,是新时期以来上海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篆刻展览。此外,长宁区首届篆刻艺术展举办,显示篆刻越来越多地从书法中独立出来,单独撑起展览。
在印学研究方面,2019年上海也取得一些进展和成绩。12月9日至10日,第四届上海书学讨论会在嘉定举办,共收到应征论文84篇,评选出31篇论文,呈现了近期上海书学理论研究的成果。会议组织与国际研讨会接轨,根据论文题材和类型设置分组讨论,作者每人发言10分钟,专家作点评,是继2014年、2016年之后的又一次书法篆刻研讨盛会。11月和12月,两部来自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的理论著作相继出版,是本年度印学研究的重头成果。刘一闻著《一闻艺谭》汇聚近十年书法篆刻研究相关文章,论及的古今印家包括易孺、黄易、吴熙载、赵之谦、苏白、方去疾、马承源等。特别是关于后三家的论述,记人与论艺融为一体,体量庞大,可谓篆刻家个案研究的范例。孙慰祖著《孙慰祖玺印封泥与篆刻研究文选》是一部纯粹的印学研究著作,收录论文49篇。与以往四部可斋论印文集的“阶段汇总”不同,此著为三十年来印学研究成果的“精选”,可谓呕心沥血之作。此外,张炜羽主编的印学研究集刊《问印》第一卷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他还在《海上印社》接连刊登关于近现代海上印人秦更年、黄葆戉、王师子、方节盦等系列文章,稳打稳扎,成果迭出,成为上海“60后”印学研究者中的杰出代表。
上海的篆刻大家们承担起印学普及的职责,纷纷在上海内外举办篆刻相关讲座。韩天衡近年一直没有停下与公众互动的脚步,2019年更是走出上海,先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作“天衡论艺”讲座,在北京作“印谱漫说”讲座,在宁波作明清篆刻流派讲座,在苏州作书画印漫谈讲座,另外还在上海中华艺术宫、韩天衡美术馆等作讲座,艺兴勃发,拥趸者众。10月下旬,吴子建在浙江平湖和杭州参加两场活动,与观众分享创作历程,乃至奏刀示范,与以往深居简出相比,显示出更加开放友好的姿态。11月2日,童衍方在日本东京西泠学堂作“我的金石缘与晚清篆刻六家鉴赏”主题讲座,唐存才现场演示创作。这一年孙慰祖也参加了多场专题报告与公益讲座,足迹遍及济南、贵阳、徐州、长沙、平湖、上海等地,涉及古玺、封泥、南朝官印、明清文人篆刻等主题。
一批篆刻相关机构在2019年建立起来,不断壮大当代篆刻的组织力量。4月23日,上海中国书法院篆刻艺术中心成立,年底即创造了“当代篆刻名家•新锐联袂邀请展”的传奇。8月17日,海上印社举行成立五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海上印社青年篆刻沙龙成立,致力于培养青年才俊,作为印社会员的第二梯队。
热情而踏实,构成了2019年上海篆刻的发展基调。这份热情预示着上海篆刻攀登艺术学术新高度的信心,而这份踏实,不断产出新的创作研究成果,给人们带来惊喜。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澳门印社研究部主任)
(刊登于《印缘》2020年第3期“篆刻观察”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