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一得阁沪上试墨记
文/董少校
夫墨者,书写之用具也,尊列文房四宝。数千年以降,文人骚客用之珍之,情怀得以抒发,历史因而记录。然时代前行,科技常新,钢笔、铅笔、圆珠笔相继问世,至于今电脑横行,近墨者日寡而其制艺岌岌可危矣。 清代同治年间,谢崧岱氏感于考场磨墨之苦,试验制成便携之墨汁,并于京城设一得阁号。其墨内蕴清香,色泽光亮,可久贮而不臭,广受艺士推崇,可谓一艺足供天下用。历一百四十余载传承,一得阁如老树生长,根深叶茂而时绽新花。 癸巳三月既望,抱月堂主赵盾召众友雅聚于沪上漪霏庭,试用一得阁新品谢崧岱墨汁。嘉客云集,各展才艺。西泠印社中人方传鑫开笔作隶书“如漆”,落落大方,状其墨至浓至醇。书画家江宏书稼轩菩萨蛮词,虽以水释墨,运笔亦见拖曳之态,因一得阁墨汁稠厚似胶也。其草书则恣肆飞扬,若游若舞。继而上海中国画院陈翔、渠宜书屋邵琦各作斗方,顷刻《清溪泛舟》与《长风》二图绘毕,墨分焦、浓、重、淡、清五色,层次历历可见。寄云阁印社罗刚以重墨作篆书“翰墨缘”,沉郁慷慨。又有旅法插画师孙懿欢作仕女面,具中西合璧之趣。众艺士题签画笺,各尽其兴,皆盛赞一得阁品质。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写绘画须笔墨纸俱佳,方得精美之效,储藏久远而不褪色。然吴冠中氏亦尝言“笔墨等于零”,盖技乃艺之末,道乃艺之本,所贵者艺术家之 识见胸襟也。弘一法师绝笔“悲欣交集”以枯墨记于素纸背面,不可谓不粗劣,而后人视若拱璧,何哉?其道德昭彰,学问博大,书以人传也。观雅客试用新墨,此予之一得。 鲁郡孟繁韶,俊杰之士也,钟情文化事业。以现代企业运作方法,光大传统制墨技艺,由是四海书家画师得用优佳墨汁,而前贤智慧精髓亦不至湮灭。其润泽艺林之功垂范当世,人所共鉴。 同试墨者,京剧新秀尚大元,印人一毛,新民晚报李天扬,九汉天成宋军,琉璃料理李波,丹乐馥酒业谢丹,汇丰银行沈立元,启元财富姜晓燕,并围观赏览者凡二十人。素槐山房董少校归来记。
2013-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