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2024年上海篆刻一瞥

( 文学作品艺术观察

 

董少校
 

刀石相激,春秋代序,上海篆刻走过充实多彩的2024年。以吴子建、刘一闻、孙慰祖、徐正濂等诸多篆刻家举办个展、四位艺术家举办篆刻专门展、韩天衡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上博东馆玺印篆刻馆开放、邓散木艺术馆落成、大夏印社出海等重要事件为标志,上海篆刻持续增进内涵,步履稳健,成果卓著。篆刻越来越密切地融入社会文化生活,展览、出版、场馆建设、社团活动等亮点频现,气象蓬勃。

个人展览与出版是篆刻创作的常规载体,是实现艺术交流的基础媒介,也是篆刻繁荣的典型事件。2024年上海有十几位篆刻家在本市或外省举办个人展览,包括吴子建、刘一闻、孙慰祖、徐正濂、张遴骏、周建国、顾红生、孙玉春、唐子农、黄建军、徐兵等,阵容庞大,展现多元题材选择与风格取向,折射上海篆刻旺盛活力。吴子建“千百度”书法篆刻展在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举办,展出篆刻“千百度”原石29件、“千百度”活页印谱180页、单字书法160幅,主题聚拢而仪态万千,作品集同时出版。“趋古步今——刘一闻作品展”亮相上海海派艺术馆,是刘一闻历年11次个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60件参展篆刻包括《中华民族印谱》组印与3件多字自用印,家国叙事与个人情怀相映成趣。展览作品集收录全部参展作品,印制精美,学术性强。“四半堂文事——孙慰祖印学印艺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举办,展出孙慰祖书法篆刻、金石题跋等作品70多件以及部分学术研究成果,并同步印行作品集,在杭州这片印学高地呈现上海篆刻的艺术学术个案成就。“写我幽怀——徐正濂篆书新作展”在扬州八怪纪念馆举行,展现徐正濂近年篆书探索成果,单一书体成展,显现朴拙错落样貌。

篆刻专门展览是艺术家篆刻综合实力的象征。2024年上海四位艺术家举办篆刻展,反映上海篆刻厚深厚底蕴。“石上清欢——张遴骏东坡乐府篆刻展”先后在上海外滩一号和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举办,是70岁的张遴骏首次举办个人篆刻展览,以100件苏轼诗文题材篆刻向千年文豪致敬,彰显海派浙派领军者的艺术风采。“西泠周柬谷篆刻心经展”绽放昆明圆通寺,包括53件作品,以印弘教,艺高心诚,荡漾君子之风。《站前灯火——孙玉春篆刻集》出版首发式暨个人篆刻展分别在在无锡文渊坊和上海艺苑真赏社举办,作品时间跨度长达38年,显现上海古玺印风的探索成绩。“凿山谷——唐子农篆刻展”在浦东图书馆举行,是唐子农首次篆刻展,88件篆刻雄强刚健,戛戛独造,为海派篆刻增添新貌。

一批个人作品展呈示阶段性收获,增进与友人和社会的交流。“介心如石——顾红生书法篆刻小品展”在陕西北路艺享空间举办,展览期间举行现场书写钤印、赏析会、签发藏印票等丰富活动。“坐隐金石——印章里的中国:徐兵书法篆刻展”在上海外文书店展出,是徐兵首次办个人展,篆刻文字与形构多蕴巧思,书法篆隶行草各具特色。“心翰砚池——黄建军书法篆刻展”在静安雷允上药城举行,展出黄建军书法篆刻20多件。此外,多位篆刻家与同道举办二人展,三人展,如“三闲——徐建融、陆康、管继平书画小品展”“境由心造——徐之麾、苏小松金石书画作品展”“秋兴——唐惠清、沈爱良、余英皓书画雅集”“禅诗画禅——何娴倩、孔宪勇禅悦系列书画篆刻小品巡展”等。

上海篆刻英才辈出,诸多先贤艺术功绩卓著,影响延绵不绝。正值吴昌硕(1844—1927)诞辰180周年,上海举办一系列纪念展,回望来路,缅怀巨擘,为当代篆刻注入活水。海派艺术馆举办“缶翁的世界——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书画作品展”,从吴昌硕延伸到朋友圈,不定期更换展品,满目琳琅。“金石之交——吴昌硕先生诞辰180周年传承展”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举办,展示吴昌硕早中晚各个历史时期的数十件篆刻、题跋,以及七位当代篆刻家作品。中华艺术宫举办“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首度聚焦吴昌硕定居上海的人生最后15年,堪为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成之百年,江流有声——纪念江成之先生百年诞辰暨亦静居同门展”呈现一门五代91人作品,传承有序,枝繁叶茂。上海中国画院主办“游刃乾坤——近现代海派篆刻的崛起暨来楚生、陈巨来、叶潞渊篆刻学术特展”以三位20世纪篆刻家为重点,上溯明清,下延新世纪,显示近现代海派篆刻的演进脉络、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是历史上首个冠以“近现代海派篆刻”之名的大型艺术展览,具备为海派篆刻赋形的非凡意义。

在研究与出版方面,2024年上海篆刻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进展。篆刻家著作多有斩获。韩天衡主编《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集萃》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印章卷、印谱卷和印材卷,展示中国印章辉煌发展历程,兼具艺术欣赏与研究参考价值。韩天衡撰《三千年印篆史:一部“推陈出新”的历史》登载于《新华文摘》第1期,在高端学术平台推广印章文化。陆康主编《海上文人陆澹安》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从生平、交谊、论学、说文、谈艺五方面展示陆澹安的成就与风采,构成一部厚实的艺术学术文献。印谱出版时闻佳音。《毛节民印稿》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系毛节民首部个人篆刻作品集,收录300多方印作,以平正老实见长。王道雄推出《印说二十四孝》和《先公王家祥诗词句联刻印》两部原拓印谱,制作若干套分赠亲友,作品浑穆雄豪,孝心与匠心融合。已故篆刻家研究新作迭出。梁章凯编著《然犀室印集》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收入来楚生应王哲言请求为王氏家族所刻印章115方,成为一部立体化呈现来楚生篆刻神采的印谱新作。堀川英嗣、浅野泰之、清原健三人合著《钱瘦铁——挣扎在战争与艺术的夹缝之间》(日文)2023年12月由艺文书院出版,梳理1922年至1949年间钱瘦铁与日本友人的交往,显示出上海篆刻家的国际影响力。

篆刻社团活动推动着篆刻创作与传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举办“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进京展(上海巡展)”和“向人民汇报——共和国同龄人书法篆刻作品联展”等篆刻相关展览,增进上海篆刻凝聚力。上海得涧书画研究会“与有龙焉——龙年主题篆刻印章展”先后在浙江宁海、上海和浙江湖州(2025)举办,不仅增强会员归属感,也推动了区域文化交流。海上小刀会举办“有龙则灵”龙年篆刻贺岁网络展,参加“相约北外滩”雅集,在无锡举办“朱墨传心”书法篆刻展,艺事活跃,影响广远。“甲辰传薪——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九届书画印作品展”汇聚200多位参展者,并首次吸纳再传弟子参加,显现韩天衡师门作为上海艺界最大师生团体的风采。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印社举办“大夏百咏”篆刻大展,汇聚百方篆刻,弘扬校史文化。印社成员走出国门,参加“汇流:庆祝中法建交六十周年——华东师大赴法人文交流行”系列活动,在国际舞台呈现中国篆刻艺术魅力。成立四年的大夏印社堪为当今上海最活跃的校园印社,也是推动上海篆刻革新的一支生力军。问印公社刻制“寒香抱幽独”“象外真神”等同题作品,同仁遣兴共进。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棠柏印社、嘉定印社、东方印社等举办甲辰迎新春网络展,共庆龙年春节。

2024年上海篆刻界发生多件大事,值得铭记。韩天衡先生荣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首届上海杰出人才称号、中法人文交流卓越成就奖等多项重量级荣誉,映照当代上海书法篆刻领军者风范。上海博物馆东馆玺印篆刻馆对外开放,展出面积600多平方米,陈列文物573件,较之前增加近百件,筑牢上海印章文化之基。展览主持者孔品屏新加入西泠印社。邓散木艺术馆在金山区张堰镇钱家祠堂落成,成为上海以艺术家命名的艺术场馆新成员,展出邓散木印章、手稿等展品近400件。上海篆刻界陨落一颗星。3月9日,竹刻家、篆刻家、钱瘦铁次子钱明直先生逝世,享年87岁。

 

(原发于2025年1月25日篆刻观察。又刊登于《海上印社》2024年第4期,总第38期,2024年12月,实际出版于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