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2019年吴子建艺术小盘点

( 微信版艺术资讯艺术观察

 

  董少校
 

  从出版著作角度看,2019年是吴子建的小年。前几年他各有斩获:2015年出版《印象-吴子建刻石》和《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2016年出版《吴子建刻壮暮堂用印全编》和《题襟馆辑印》,2017年出版《印象-吴子建》,2018年出版《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吴朴堂》,而2019年则无正式出版著作,只有活页印谱《丰寿堂藏吴子建篆刻18事》限量传布,给喜爱他作品的人一些安慰。
 

  这年吴子建的非同寻常之处,是走进艺术场馆和高校,参加两场公开的篆刻讲座,展开互动问答。10月20日,他主讲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主办的“文涛讲堂”,平生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示范刻印。对于不拟印稿,他说:“无印稿刻印在下刀时可不受印稿约束,切冲自如,无需刻意去描刻线条,更自然流畅。虽不拟印稿,但在我脑海中已经构思过很多次这方印章的结构,所以并不是毫无准备的。”
 

  10月28日,吴子建再次携手费卫东,到浙江大学与研究生交流。他提出,只有通过大量的观赏、评析和创作,才能逐渐形成自身的审美趣味,才能够判断“好看”与“不好看”。创作时,不论是写字还是篆刻,表现的对象都是自己,是属于自己的一个世界,寄托着自己的感情与感受。
 

  这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坦诚对话的姿态,当然是艺术爱好者们乐见的。

1月1日,由平湖陆维钊书画院全国当代鸟虫书篆刻作品邀请展暨秦汉鸟虫书印章藏品展启动征集作品,吴子建担任评审委员。
1月13日,与郑有慧、吴元京、茆帆、谢定伟等聚餐。
4月22日,与廉亮、费卫东等十数人聚餐。
5月9日下午,嘉德2019春拍重要个人收藏专场“瓦存室存珍——黄士陵篆刻名品及重要印谱”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吴子建参加,发言提出,“从篆刻艺术上来看吴昌硕和黄牧甫两个人的表现重点是不一样的,吴昌硕是以写为主,是以他的书法为主。黄牧甫则是以刻为主,他写出来和刻出来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以现代的说法来讲就是以刀代笔。黄牧甫的篆刻作品,其篆法和章法是一半,刀法又是他作品的另外一半。他刻印的方式也非常灵活,是一边在刻,一边在创造,并不拘泥于印稿。所以说他的篆刻作品是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
6月,谷卿、冯松整理《安持自拓盍齋藏印》由中国书店出版,吴子建题写书名。
7月初,《丰寿堂藏吴子建篆刻18事》活页印谱由平湖玺印篆刻博物馆出品,含篆刻16石、18个印面,钤拓40份,售价850元。
7月10日,《新民晚报》刊登罗启程撰《他是虎》,记述与吴子建的一次见面,及他受托向吴子建求刻肖形虎印,似虎似龙。
8月11日,在上海小绍兴云南路店四楼映月榭参加友人晚餐,按约修改敦堂赵云以吴子建法所刻印章“惜墨堂”和“建华”,用时20多分钟。其间提出,“很多人都说安持先生的元朱文主要是细和挺,其实,更多的是‘稳’,一个‘稳’字,可以概括为一个好作品的标准,用于元朱文更是如此。”又说:“要学好黄牧甫,你可以先不要有任何想法,先把黄牧甫的印章倒过来摹,把它看成是一个纯形状而非文字内容,这样你可以有一些新的体会。”同席者徐建华、孙君辉、吴真勇、赵云、韩启风、张弘呈、周航、王叔重、陈含素及母亲。9月10日,“敦堂文化”微信号刊登陈含素撰《观吴子建先生奏刀记》记述此事,并附视频。
8月17日下午3时,“艺苑撷英——谢稚柳陈佩秋艺术用印及作品文献展”和“继往开来——海上印社社员作品展”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开幕,吴子建观展。书法参展并收入作品集。
10月17日,访问寄云阁印社,刻石签名。
10月19日下午4时,“当代鸟虫书篆刻邀请展暨古代鸟虫书印章专题展”在平湖市陆维钊书画院举办,吴子建篆刻“学究”参展,收入作品集。展览至11月15日。
10月20日,由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主办的“文涛讲堂”第一期开讲,吴子建、费卫东主讲,吴子建作篆刻示范并回答印友提问。他说:“无印稿刻印在下刀时可不受印稿约束,切冲自如,无需刻意去描刻线条,更自然流畅。虽不拟印稿,但在我脑海中已经构思过很多次这方印章的结构,所以并不是毫无准备的。”
10月28日下午,应浙江大学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之邀,在浙大西溪校区开展“绣谷翩翻萃万花——吴子建、白谦慎、费卫东篆刻三人谈”活动,与研究生座谈,为“西溪艺术讲堂”第一讲。
10月末,为刘氏刻“吾道尊”“出己意”“墨池飞霹雳”三印。
11月17日,在北京与友人聚宴。
11月27日,访问寄云阁印社,为砖砚题写“学而时习之”。

  (刊登于《印缘》2020年第4期“篆刻观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