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印谱受追捧,篆刻有希望

——“袖珍印馆”签售会侧记

( 文学作品艺术观察

 

文/董少校

 

上海书展是爱书人的盛会,这里的首发、签售、讲座活动有五百多场,“袖珍印馆”签售会是格外火爆的一次。活动预定中午十二点开场,签售台前早已排起十几米的长队。每个人都拎着一袋浅绿色封面的小册子,为“袖珍印馆”徐三庚、童大年、邓散木、来楚生、吴朴堂五位篆刻名家的印谱。淡雅的封面,朴素的装帧,叫人想象着这套书做得多么用心,一枚枚印花该多么精彩。

“他们来了!”人群里出现一阵骚动,目送四位签售嘉宾坐上主席台,期待着大戏开场。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童衍方来了,他要为主编“袖珍印馆”的学生、同道加油助威,要为弘扬篆刻艺术宣讲吆喝;丛书主编、两本分册的选编袁慧敏来了,另两本分册的选编唐存才、张遴骏来了,他们要把精心准备的篆刻大餐捧给读者,请他们品尝鉴赏,与他们同享共乐。

在上海书展的嘈杂气氛中,签售会是一场安静的仪式,嘉宾在向读者履行着一个交心的承诺;这又是一场召唤,吸引着读者前来拥抱篆刻,亲近艺术。每个马甲袋里都装了好多本书,每位嘉宾要在所有书上留下名字,队伍前行之缓慢可想而知。原本陌生的排队者,因为相同的爱好而变得亲近起来,友好地攀谈着。一个说:“这套小书真是好,做得考究,价钱也实惠。等有了作者签名,就更珍贵了!”又一个说:“今年没有敲章,去年也没有,估计是时间紧张来不及。就算只签名,这么多人也签不完!”

由于主场地接下来安排了钱惠丽越剧图书首发活动,“袖珍印馆”签售进行一小时后,不得不临时改到大厅对面的空地上继续进行。两边好像在打擂台,那边钱惠丽的粉丝们不时发出尖叫和欢呼,这边却没有一点声响,静悄悄的。其实,篆刻本来就是一种内敛的文化活动,在对构图、篆法、线条等静观品味中得到愉悦。

从去年夏天在上海书展推出“袖珍印馆”首辑五册,到今年推出第二辑五册,袁慧敏石香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一个关于印谱的梦想。他小时候学习刻印,根本买不起印谱,市面上也没多少好印谱可供选择,只能靠晒图。在那种粗糙的技术条件下,原打印花的“鲜头”在复制中丧失殆尽。当他成为西泠印社社员、朵云轩金石篆刻鉴定专家,就怀着“篆刻从印谱开始”的初心,把晚清近世篆刻名家的佳作呈现给篆刻爱好者,为篆刻艺术的普及尽心尽力。这些印谱欣赏收藏两相宜,每本二十八元,只相当于夏天的两个西瓜钱,易于为工薪族老百姓所接受。

在不到两个钟头的时间内,三百套印谱被读者一抢而空。签字签到手指发麻的童衍方喜上眉梢,欣慰地说:“袖珍印谱广受热捧,一方面表明这套书取材好、编得精,贴合读者的收藏和阅读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习篆赏印正改变原来阳春白雪的特性,变得普及化、大众化,有了越来越雄厚的群众基础。这是书展释放出的利好信号,让我们看到了篆刻艺术未来发展的希望。”

 

           2013-8-3

 

链接:名家编,编名家——袁慧敏主编“袖珍印馆”第二辑先读记

“袖珍印馆”第二辑签售会现场。右起:张遴骏,袁慧敏,童衍方,唐存才。2013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