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2019年陈茗屋艺术小盘点

( 微信版艺术资讯艺术观察

 

  董少校
 

  每隔四个星期,周六的《新民晚报》就会出现陈茗屋的谈印散文。一年有52个星期,2019年他的专栏就雷打不动地发表了13篇,以“天涯小楼随笔”为总题。尽管《苦茗闲话》的出版仿佛刚刚发生,然而回头一看,已经过去三年。陈茗屋笔耕不辍,在散文写作领域不断拿出精品。从2013年在《新闻晚报》设立“小刀一把战东洋”专栏开始,他就基本没停下来,如同一位马拉松健将,控制住呼吸的节奏持续奔跑,不断创造着写作的新纪录。
 

  陈茗屋的散文含蓄蕴藉,充满人情味。他的叙述坦诚而谦卑,回顾以篆刻为中介的社会交往,既分析篆刻形式结构特色,更呈现篆刻在社会生活中的多种面貌。可以说,他的散文在书法篆刻界是独树一帜的。在上海艺术界,印章刻得好、散文也写得好的人颇有几位,除了陈茗屋,韩天衡、刘一闻、孙慰祖亦然,写出艺术、学理之外的文学意蕴。这里不由想到12月10日《解放日报》,记者在报道刘一闻新著出版时,用了一个小标题“书法篆刻界散文写得最好”,未免言过其实。可以说,几家散文各有其美,各具特色。湖州艺评家费卫东评价:“当代篆刻家中长于作文的,一位是茗屋先生,一位是石开先生。”见仁见智。
 

  刻印是陈茗屋2019年精神生活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关心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同时向内心深处开掘,以篆刻抒情达意。前者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创作的“祖国万岁”,旅居异域更爱故土,特制成帆布袋分赠友朋。大批作品体现了他的处世态度,刻印以自嘲、自警、自励,如“半聋人”“自修止谤”“一生负气”等。有的印文脱胎于古诗句,寄托一种高远的心灵追求,如“徒留一帘幽梦”“万古无言对大荒”等。他在边款中时常署“朽茗”“忆萱堂”“夜航船僧”“练江船夫”“圈外印人”,亦为淡泊宁静、与世无争态度的体现。
 

  这年,陈茗屋在中国和日本两地生活,曾离开上海前往徐州、澳门等地参加篆刻活动。

1月12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天涯小楼随笔(三)》,讲述钱君匋打算求助戚本禹而被邹若军阻拦,以及钱君匋为康生夫妻、郭沫若治印情状,并记述陈茗屋与陶冷月的交往。
1月18日,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上海中心国学研究院(筹)第一届研究员聘任仪式在白玉兰广场举行,陈茗屋受聘担任篆刻研究员。
1月22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天涯小楼随笔》,上篇介绍汪子豆,装书技艺精良且为人低调,认为“公正的社会是不会忘记好人的”,下篇讲述在机场和日本人打交道的经过,感叹服务生趁乱涨价,而他作为“以写字、刻印谋生的一介书生”却对此“润例”涨价觉得难为情。
1月25日,高式熊去世,“夜光杯”微信号刊登陈茗屋撰《素描高老头》。
2月5日,《解放日报》刊登“十二生肖金猪福”专版,陈茗屋题写刊头。此作亦在《上海支部生活》第2期登载。
同日,刻“云中白鹤”,边款“己亥元日,茗屋试刀”。
2月9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古玩店》,记述到装裱店中抄录题跋学习如何表达祝贺、感叹,在古董店学习敬语、谦辞,在朵云轩错过吴让之篆书等。首次设“天涯小楼随笔”栏题。
2月19日,经季溢联系,3幅对联作品在“洛音草堂”售卖,每件5600元。
2月20日,上海市启秀实验中学校史陈列馆挂牌,陈茗屋题字“百年启秀”制成牌匾。此校前身为市十二中学,陈茗屋曾任教。
同日,湖州费卫东评价:“当代篆刻家中长于作文的,一位是茗屋先生,一位是石开先生。”认为陈茗屋文章言简意朴,不徒华饰,味乎其言,旷远芊绵,净若秋容,洵可娱目赏心。
2月23日,《新民晚报》刊登“天涯小楼随笔”之《字画送人有讲究》,谈及“贺人婚庆,祝人寿诞,竹子更是要用朱墨绘写的”。
3月6日,近期刻印“颍川”、“自修止谤”等。其中“老奸巨猾”印边款说:“臻此境界,则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左右逢源矣。茗屋当努力追求之。”
3月8日,书法“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赠友。
3月9日,《新民晚报》刊登“天涯小楼随笔”之《惜纸》,谈及请高式熊写书法时,在小红纸条上写“敬请式翁丈法书。陈茗屋代求。内容如何如何,赐呼某某”。另外讲述如何裁切宣纸故事,如何与陆俨少、来楚生、祝荩梅交往。
3月26日,为解放日报创刊70周年题写“绿水青山”。
4月6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天涯小楼随笔”之《钱君匋老师的篆刻》,谈及廉亮请陈茗屋主编《海派代表篆刻家系列作品集》,请徐云叔、吴子建来说服。他认为,“钱先生的水平之高,在海派名家中是名列前茅的。”钱君匋为朱屺瞻所作印章,每次编入印谱或在报刊发表,都按嘱或放大或缩小些些,免遭他人仿刻制作假画。
4月26日,刻白文印“大唐白发老行人”,边款说:“二零一九年四月一日,日本宣布新天皇年号,余自昭和六十一年渡来,历三朝矣。”
4月,《中国书法》第4期刊登陈茗屋撰《巨来先生治印墨稿》。
《上海支部生活》第4期刊登陈茗屋篆刻《大吉祥》。
5月4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高老夫子》,称高式熊“谢世后,一线篆刻家中已经没有读过四书五经的读书人了”。
6月1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陈巨来自抑印谱二种〉序》,讲述多方陈巨来印章故事,称赞其“巨来宗丈的篆刻,尤其是元朱文,应该可以‘辉煌’二字概括之。在赵叔孺、王福庵二公之后,毫无疑问是工稳一路的代表者,是当之无愧的大师”。另外谈及陈巨来盖印章方法,“他用右手无名指蘸取印泥,一遍又一遍渡到印面,再事钤盖。”
6月9日,万叶画院在海宁南关厢历史文化景区开院,陈茗屋任院长,前往参加仪式。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原馆长翁景浩任执行院长。
6月15日下午,“写我幽抱——徐正濂篆书篆刻展”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开幕,陈茗屋参加开幕剪彩。
6月26日,“艺极传心”澳门书法篆刻协会、濠江印社会员作品展在澳门开幕,陈茗屋出席开幕式。同期参加“高文藏名家题跋汉画像砖拓本精品展”。
6月29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无题》,谈及刻印“老奸巨猾”,不期被人拿走。叙述2010年发现胃癌,动手术、化疗,被推荐去看老军医,迫于人情购买保健品,喻其“老奸巨猾”。
7月15日,日本《中日新报》刊登陈茗屋撰《一个被人遗忘的名画家——张书旂》,谈及其所画《百鸽图》,由蒋介石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
7月27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张颂华》,谈及张颂华原为排球队员,后跟陈巨来学篆刻,陈巨来拿着她写的篆书找多位名家题跋,属于虚夸。张颂华后嫁到美国,归国时,陈茗屋张罗张翔宇、于长寿、张莺敏等聚餐。张颂华后跟于长寿结婚,不久二人皆逝。
同日,罗刚刻陈茗屋茗砚“墨缘姻缘,梅雨人砚勒燕然”。
7月底,用朱砂写篆书“南无阿弥陀佛”,由王孝峰转友人。
7月,赵云编、郭鹏审《陈巨来先生自抑印谱》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陈茗屋题签。
8月12日,刻白文印“来日就是来生”。
8月17日下午3时,“继往开来——海上印社社员作品展”在海上印社艺术中心开幕,陈茗屋2件书法参展,并收入作品集。
8月18日,刻白文印“徒留一帘幽梦”,时在日本。
8月19日,《北京晚报》刊登陈茗屋题刊头“知味”。7月22日曾题写4件。
8月21日,刻白文印“无端却被西风误”。
8月24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墨缘》,谈及日本仿制唐代“华烟飞龙凤皇极贞家墨”。出于对唐代的敬仰,常用“上国书生”“大唐行人”二印。
9月4日,在日本创作10厘米白文印“祖国万万岁”。
9月10日,刻白文印“祖国万岁”,时在上海。
9月21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日记一束》,含短文四则,谈及书法中“星辰”可作“星晨”,篆刻人名时宜从俗造字,与杨晓珍共餐及往事,以及《陈茗屋印存》出版时被删去了“张颂华”“张爱玲”等几方印,800多元稿费捐给十二中学(校舍为今启秀实验中学)塑造茅丽瑛烈士半身像。
9月25日上午,“海上书法篆刻七十年特展”在韩天衡美术馆开幕,陈茗屋书法、篆刻参展,并收入作品集。
9月下旬,订制“祖国万岁”和“岁月是把杀猪的刀”两款篆刻帆布袋,分赠朋友。
9月,《上海支部生活(前沿)》刊登陈茗屋篆刻“祖国万岁”。
10月7日,刻朱文印“一生负气”。
10月11日,刻白文印“井底的蛙”,边款说:“看客莫慌,陈茗屋在骂自己。” 题写“钱君匋老师草隶联”签条。
10月14日,刻印“不才敢比碧纱笼”。
10月19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戏说糊涂》,谈及陈振濂书法钤印叠床架屋、曾错写对联“抱鹤看琴去”、漏写“福”字等糊涂事,附书法龙门对。
11月2日,“大汉气象—国际篆刻名家名社邀请展暨中国徐州两汉金石文化论坛”在江苏徐州开幕,陈茗屋参加,在活动《宣言书》上签名。
11月16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大汉气象”花絮》,谈及徐州之行,收获多多,竟见展出汉代“滑石印”,探讨今人篆刻是否超越古人,以及自信地概括叶潞渊篆刻为“苍茫”。
11月27日,刻印“西风凉透白鸥心”。
11月29日,刻印“半文盲”和“百姓子弟”。
12月1日,刻印“无病呻吟”和“第一是难听夜雨”。
12月8日,刻印“岁岁年年”。
12月14日,《新民晚报》刊登陈茗屋撰《潘伯鹰〈玄隐庐录印〉序》,谈及跟随钱君匋去医院拜访潘伯鹰,见到其为钱取斋名“无倦苦斋”,以及钤盖《玄隐庐录印》事。
同日,刻印“万古无言对大荒”。
12月18日,刻印“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和“懒慢疏狂”。
12月25日,刻印“无限思量”“野狐禅”“功不唐捐”。
12月29日,刻印“闭门自慎”。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教师、澳门印社研究部主任)


  (刊登于《印缘》2020年第2期“篆刻观察”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