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青青翠竹映禅心

——记韦小宝和他的墨竹

( 文学作品艺术观察

 

文/董少校

 

艺术家不可避免与周围世界打交道,其职业身份与艺术成就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关联。在西方艺术史论领域,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白谦慎对傅山与精英社会的互动、吴大澂与晚清官员的交往等有过深入研究,认为应酬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创作书法的形式及频度。在这个意义上,认识韦小宝的 墨竹时,无法剥离他的商人身份;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商业资本及其附加的文化资源融入韦小宝墨竹的创作与传播,形成有意味的互动。

韦小宝创立“醉美”品牌,在寸土寸金的淮海路经营文化餐馆“醉美天下”,以浓郁的艺术特色吸引着远近宾客前来聚宴。不管大厅还是每个包房,都悬挂着名家书画,韦小宝的墨竹也陈列期间,彰显着清雅的格调。他对 墨竹情有独钟,绘画以竹子为唯一题材。韦小宝每 当路过竹子都禁不住停下脚步,通过观察竹子形态汲取创作的灵感。他的微信里不时推送“知竹长乐”的图文内容,颇有“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味道。在中国的绘画及文化传统里,竹子有着深厚的寓意,象征高洁谦逊的人格、超拔脱俗的品质。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精神享受重于口腹之需;禅家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为竹子赋予浓厚深沉的宗教意蕴。将竹子作为表现的主题, 或许包含着韦小宝对旷远人生境界的期许与追寻。

探析韦小宝的墨竹,可以发现有两种相反的艺术特征,一曰醒,一曰醉,蕴蓄着佛意禅心。醒竹面目清隽秀润,洗练的笔墨绘出疏朗的枝叶,透出谦谦君子之风。醉竹则体态萧劲狂野,运笔迅疾,表达喷薄而出的豪情与酣畅淋漓的意气。如曾刊登于《新民晚报》的墨竹清瘦洒脱,疏密有致,配以右上题跋,荡漾着文人闲雅情趣。其师韩天衡点评“穿插有度,有骨力,宜保存之”。在醉美天下书房悬挂的“王维诗意图”则堪为醉竹的代表作,风吹竹动,潦草的笔墨中蕴含着张狂不羁的性情,与徐庆华草书对联“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相映成趣。醒竹与醉竹大致与创作者的醒或醉相对应,但并非绝对。两种竹子显出截然相反的审美情趣,韦小宝出于个人性情强化了这样的分类,是他对于竹题材绘画的贡献。

韦小宝专攻墨竹,以写竹为乐,尝试绘画晴竹、风竹、雨竹、雪竹、月竹、老竹、新竹等形态,在水墨之外使用朱砂、金粉、丙烯等不同颜料,载体则涵盖瓷器、紫砂、茶席、丝巾、旗袍 等多种材质。万变不离其宗,出发点在于笔墨本身的特性。艺术衍生品具备了实用功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亲近。与其说这些探索源于韦小宝“艺高人胆大”,不如说他运营的实业为他开拓艺术疆域提供了人脉资源和经济支撑。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已成为时代趋势,作为实业家,韦小宝具有更多将艺术与生活融合的机缘。新华社上海分社与上海市交警总队制作并免费发放数千柄公益扇,上面用的是小宝提供的墨竹;他的作品被 做成巨幅形象广告,在虹桥机场展映 ;最近,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筹备开业典礼,向韦小宝订制了六百只竹青花瓷盘、六百条墨竹围巾。他的墨竹在慈善晚会上也有不俗表现,曾拍出十多万元高价。很难否认,获得如此多的合作机缘与他的商人身份密切相关。这些展示也足以表明,主事者认定韦小宝的绘画已达到相当水准,而且契合受众群体的欣赏口味。

资本的力量无往而不胜,扩大了韦小宝的艺术影响力,并反过来促动的创作 ,商人和艺术家两种身份形成正向的循环。因为内心在守护着艺术,他比普通商人更多一份温润的情怀;因为有绘画的雅好,得以结识各界喜爱艺术的朋友,他的事业更多了些延伸扩展的可能。韦小宝最近成立了文化公司,在经营餐厅之外谋求文化创意领域的新作为。他从来没有满足于当一名纯粹的艺术家或者纯粹的商人,跨界融合是他长远努力的方向,制作墨竹衍生品、开展艺术品微拍都仅仅是开始。

春秋代序,韦小宝在他的竹子世界里求索,实践着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未来等待他的,相信是更加敞阔的艺术天地。

 

      2015-11-16

 

(收入韦小宝绘《孤心知竹》,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11月)

 

人物简介

韦小宝,1971年生,四川成都人,现居上海。醉美品牌创始人。钟情于画竹,2014年师从韩天衡。墨竹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钱江晚报》等发表,曾参加“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作品被杭州径山寺、上海静安寺、东海观音寺、海安如来寺、山东荆山寺以及世界知名收藏家埃斯卡纳齐等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