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守望古雅觅清遒 ——刘一闻篆刻随想
文/董少校
回望渐入尾声的2015年,刘一闻在艺术上的收获可谓丰足。除了集纳众多艺术家的综合性展览,他的个展及二人联展就有四次之多,分别为1月10日在闵行得丘园举办的“墨韵西湖——鲍贤伦刘一闻书法篆刻展”,5月9日在嘉泰艺廊举办的“嘉平太和——刘一闻、罗步臻近作展”,8月17日在上海大厦百老汇艺术雅集举办的“刘一闻书画小品展”,还有10月10日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举办的“《中华民族印谱》原作展”。这些展览既是刘一闻倾心艺术、勤于求索的印记,也为人们走近他的艺术提供了机会。 刘一闻在上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篆刻探索实绩赢得艺林尊崇,后来书法和绘画也各辟新貌。他的印章出于秦汉印,参以赵之谦等明清流派印法,显现出结构非对称、善用尖笔与断笔、用刀劲爽等形式特征,风靡印坛三十年。在时间的推移中,刘一闻苦苦寻觅艺术新境,不断强化这些属于自己的“篆刻密码”,形成既合于古典法则、又具备清逸神韵的风格,“西湖十景”组印和“中华民族印谱”即为面目纯熟的代表作。在他2015年举办的四次展览中,前两次“西湖十景”原石参展,第四次则展出“中华民族印谱”原石。 “中华民族印谱”完成于2009年,含标题共57方,是刘一闻继《心经》之后创作的又一部大型印谱。读者除了在这里感受到古雅韵味,还能体会到一种清隽遒劲的特质。如“汉族”印静穆端庄,雍容大度,臻于化境,而“汉”字的断笔、整印的多处尖笔、冲刀爽健等特征系刘一闻素有,在这里更加含蓄圆融,更加得心应手,使作品溢出清淡的芬芳气息,内在却透着刚健的品格。这组印章原石曾于2012年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引起轰动。 “西湖十景”创作于2014年,包含10方印,朱白各半,承续“中华民族印谱”的平淡,洋溢着蕴藉的文人气息。它们在形式上也有所探索,不变中寄寓变化。如“曲院风荷”线条多用方折,笔画较粗,仍体现出粗细变化,富含拙意。“断桥残雪”以单刀冲法刻就,素朴明快,不规则的界格更带来自由不羁的气息。这组印2014年首展于杭州,连同两件书法做成“墨韵西湖”2015年月历,随后又接连展出原石,还悉数收入《古典书风撷英:刘一闻》,体现出刘一闻对此的珍视与厚爱。 刘一闻以传统印章的精华为旨归,与上世纪后期奇肆、张扬的时代印风保持距离,不是金刚怒目、叛逆冲动,而是彬彬有礼、儒雅平和。他在内心里自有一份坚守,因为善于传承而使作品古雅朴茂,因为敢于创造自家面目而使作品淡逸空灵。刘一闻任职于上海博物馆,从事研究工作,与其说坚守传统是他职务上的基本要求,不如说守望古典是早已融入他骨子里的一种精神。刘一闻篆刻带给人们古雅之风、清遒之境,那正源于他的执着与坚韧。
2015-10-31
(此文被朵云轩2015秋拍“金石缘——当代全国名家篆刻专场”图录收入。)
人物简介 刘一闻,1949年生于上海,山东日照人。师承苏白、方去疾、方介堪、谢稚柳诸前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世纪90年代起历任国家级书法篆刻大展评审委员,2005年在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建立刘一闻艺术馆,2015年荣获全国第五届书法兰亭奖艺术奖。出版著作《刘一闻印稿》、《刘一闻作品》、《刘一闻书画》及《一闻艺话》、《一闻艺论》等20多部。
断桥残雪,刘一闻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