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吴子建正在重新定义印谱
董少校
5个字,5方印,用5斤多重的书来展示。这不是考古机构的古印成果汇编,也不是拍卖公司的新季拍品图录,而是一位当代篆刻家的作品汇编。2020年4月,吴子建著《一览众山小小谱》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入吴子建刻5方“一览众山小”白文印。该书大八开320页,尽管采用较为轻巧的98克日本宣柔纸印刷,总重依然近6斤,无论物理意义还是象征意义,都称得上“重量级”著作。吴子建不仅以古逸劲朴的鸟虫篆称雄印坛,而且近年频频推出装帧新奇的篆刻作品集,以少印巨书、放大细节、售价高昂为特征,正在重新定义印谱。
在新时期中国印坛,吴子建长期以篆刻品质为人称道,在作品出版方面并无特殊之处。1988年《吴子建印集》由上海书店出版,收入吴子建为谢稚柳创作的篆刻138件,是他第一本正式出版的个人印谱。上海书店推出的这套当代名家印谱为浅绿色封面,烫金书名,封面以书法作为装饰,形式统一,而且规模大、持续时间长,自1985年推出《韩天衡印选》,迟至1998年仍出版《企高金石》,合计不下26种。《吴子建印集》仅为其中之一,在装帧上并无特殊之处。此后二十多年,吴子建没出版新的印谱,他在印坛建立名声,最主要的就是靠这部作品集。当初定价3.2元,如今在旧书市场上,每部价昂至数百乃至逾千元。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4年,《印象——吴子建刻石》手打印谱问世,尽管一函四册售价达3万元,坊间总算有了吴子建新作流布。这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吴子建一发不可收拾,此后接连推出手打或印刷品印谱。手打印谱还有2019年集拓的《丰寿堂藏吴子建篆刻十八事》散页及《榕城将军章小谱》。正式出版的印谱有2015年《印象——吴子建刻石》和《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2016年《吴子建刻壮暮堂用印全编》、2017年《印象•吴子建》以及2020年《一览众山小小谱》。巨著煌煌,如火山喷涌,令人目不暇接。
就正式出版物而论,吴子建新出印谱显示出装帧豪华、注重细节的特点,同时定价不菲。《印象——吴子建刻石》收录篆刻新作百多方,各以单页呈现印蜕、印面墨拓、边款墨拓,上下两册469页,如网店推介所言“装帧之考究为近数十年来印谱出版所仅见”,不算虚夸。定价高达2850元,迄今当世篆刻家印刷品印谱恐无出其右者。《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收录12方印,全部印文仅24字,却依然堪称巨作,每件作品分别以单页展示原大印体、放大印体、石面局部、原大印蜕、放大印蜕、原大印款、局部放大印款、原大印面墨拓、局部放大印蜕、镂空鸟虫形象等,可谓不厌其烦,视若圣物。《吴子建刻壮暮堂用印全编》16开224页,收录吴子建为谢稚柳所刻印章157方,定价500元。《印象•吴子建》收印100方,大致每印占4页,边款局部、放大印蜕、放大印面墨拓均占单页,全书厚重,非一般单册印谱可比,680元之价亦让若干读者望而却步。
印谱装帧豪华之集大成者,则当属新出的《一览众山小小谱》。此谱收入吴子建刻于1997年到2012年间的5方“一览众山小”白文鸟虫篆印,印面、印体等皆不计成本放大展示,纤毫毕露。除了作为全书主体的5方印,另附《子建习作》、谢稚柳致吴子建信札复制品、陈含素画吴子建治印小像、“一览众山小”超大单张、谢稚柳画《一览众山小山水册》单张、壮暮堂用印印面放大单张、“一览众山小”第一印边款超大单张等,如众星拱北辰,彰显5方印超乎寻常的艺术分量。原本可以用5页纸完成的事,愣是用了320页,整本书近6斤重。出版定价980元,发售时分为精装本、珍藏版、典藏版三种,后者推广价为2188元,可谓印谱中的劳斯莱斯。毫无疑问,吴子建和出品方在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印谱的认识,给好马配好鞍,探索篆刻更新颖的呈示方式。
将艺术品在出版物中作局部放大,国外早已有之,国内也不鲜见,就算对篆刻的印体、印面、印蜕、边款墨拓等进行放大展示,亦非吴子建首创。然而他超凡卓绝之处在于,不是在作品集中象征性地选择少数几件作品作放大展示,而是一本书收入少量作品,以《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和《一览众山小小谱》为代表,不惜一切代价精微呈现所有印章,乃至出现“5个字成印谱”“5斤书展示5方印”的奇观。这远远超出供同行交流学习的需要。一般而言,有少数几方印放大展示,已足以给读者带去用刀或布局的启发,整本书如此则未免臃肿笨拙。毋宁说,少印巨谱、放大细节是一种文化策略,落脚点不在于切磋交流,而是制造一种神圣感,让读者发出“哇”的赞叹,由欣赏其印进而敬仰其人。
篆刻如纪念碑一样具备纪念功能,乃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微型碑刻。对纪念碑来说,崇高感、纪念意义的形成固然有赖于碑文内容,而广场的开阔、周围文化空间的衬托也必不可少。《一览众山小小谱》用320页纸打造出大片广场,矗立同一内容的五方印,使其成为高高在上的圣物。如果说里面也有一条中轴线,那应当是与谢稚柳的交往以及对他的怀念,为篆刻赋予额外的精神价值。吴子建作为当今中国篆刻界的领军人物,当然可以这么做,5斤多重的巨谱却名为“小谱”,会被读者视为自谦而非故作多情。然而这种做法又不是能随意复制的,对一些年轻篆刻家来说,作品本身可能非常精美,放大之后也有可观之处,但如果也仿此把几方印做成大印谱,则可能有限的内涵压不住硕大的形式,显得空洞干瘪,印谱沦为大而无当的废物。基于自身的篆刻实力,吴子建为印谱形制作出新尝试,这可以成为他在篆刻创作之外对印坛的新贡献。
随着拍摄、印刷技术日渐发达,对篆刻进行多角度放大展示当是未来印谱发展大势所趋。吴子建以《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和《一览众山小小谱》等创新探索,为印谱出版立起新标杆,也为篆刻文化增添了新亮色。
(作者系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澳门印社研究部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