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重振画印求工意 ——略论来楚生肖形印的首倡之功与当代意义
董少校
就表现内容的形式构成而言,印章可以分为文字印与肖形印两大类,各自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肖形印也称图形印、图像印、画印等,以图画作为印面的主体内容。回顾历史上的篆刻创作、评论和研究,肖形印与文字印相比处于显著的弱势地位,并没有引起艺术家和研究者的足够重视;直至来楚生在此领域深掘,促成了肖形印在当代的崛起,引领开创了肖形印的繁盛局面。 肖形印的产生由来已久,安阳出土的"亚禽"印(图1)为商代遗存,中上部含有一个鸟形,可为肖形印的滥觞。王伯敏认为,古肖形印盛于两汉,现存作品多为汉代遗物,随后趋于式微,至元、明、清皆不多见。近年学者认为,"两汉之后,图形印的鼎盛时期已过,图形印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断层期。直至元代图像押出现之前,其间的图形印寥寥无几。"清代赵之谦、吴昌硕等曾将佛像刻于边款,赵穆、赵次闲、陆心源等曾刻肖像印、山水印,总体而言数量不多,只属"偶尔为之",有时系为某一目的只刻一次,并未形成单独的篆刻门类。明清流派篆刻上取得显赫成绩,成为篆刻史继秦汉玺印之后的第二座高峰,主要是文字印的功劳,同时期的肖形印则表现平平,没有形成大气候。
图1 亚禽
晚清民国以降,齐白石、谈月色、李叔同、邓散木等对于肖形印有所涉猎,总体成就有限,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至民国后期,来楚生(1903-1975)异峰崛起,不仅文字印苍朴雄健、入古出新,而且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肖形印创作萎靡不振的状况,以多样化的题材、新颖的形式创造、完善的创作鉴赏理论、首创肖形印专谱等,成为当代肖形印创作的集大成者。
一、首倡之功:肖形印专谱、当代生活入印、多形生肖印 在20世纪中国艺术界,来楚生在书法、篆刻、绘画不同门类全面发展而各有成就,是位通才型艺术家。以篆刻而论,来楚生不仅以苍朴浑厚的文字印独树一帜,为印坛推崇,而且在肖形印领域厥有首倡与开创之功,肖形印专谱、当代生活入印、多形生肖印皆敢为天下之先,奠定了无可撼动的篆刻创作地位。 1. 首创肖形印专题印谱 来楚生创作肖形印始于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不迟于1938年,他已摹刻十二生肖印。1943年,来楚生为亡妻赵芳薇刻制大士像,为平生第一方佛像印。随后他刀耕不辍,经历了从摹刻到创造的过程,1970年代初在生命晚期留下一批肖形印精品。总体而言,来楚生的肖形印创作时间跨度大,对此用情笃诚。 早在1947年,来楚生《然犀室印存》成谱,总共64件作品,包括11件生肖印。在王临祉和龚秋苇的协助下,来楚生从1948年12月开始刻制一批生肖印,历时8个月,1949年7月(己丑荷月)完成《然犀室肖形印存》。此谱共收入53方肖形印,包括佛像印13方、生肖印36方、成语印2方、龟形印1方、草卉印1方。龚秋苇墨拓10部绢面,华锦泉墨拓10部纸面,印谱由此面世。来楚生在跋语中说,肖形印在历史上间或有刻制,往往散见于印谱中,"专集尚属创举",正是道出了《然犀室肖形印存》作为肖形印专题印谱的首创性质。 印谱的创制大致可上溯到北宋时期。韩天衡将历代印谱分为集古印谱、摹古印谱、自刻印谱、以时期断代印谱等共9类,其中并未单列肖形印谱。1572年,上海顾从德集辑古铜玉印汇《顾氏集古印谱》,为印章史上首部钤印本印谱,滋养了明清流派篆刻,并促进后来篆刻家印谱的出现。清代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专列"像形"类,收录229枚肖形印。迟至《然犀室印存》成谱时,肖形印基本处于文字印从属的位置。《然犀室肖形印存》的创作和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肖形印从此作为独立篆刻门类登上历史舞台。来楚生将肖形印抬高到文人篆刻前所未有的地位,开创了艺术新风气,在篆刻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 题材广博,特别是取当代生活入印 纵观来楚生三十多年的肖形印创作,他在题材内容和形式特征两方面向纵深挖掘,形成宽博宏大的体系。就题材内容而言,他创作了大批佛像印、生肖印,拓展了这两个重要肖形印门类的艺术面貌。佛像印一部分为佛教故事,如"仙人占相"、"白狗吠佛"、"车匿辞还"等,形象生动,合于佛教经文典故。此外,来楚生还广泛涉猎道教人物、花卉、鸟兽、成语故事、民歌等题材。他一方面从汉画像砖、秦汉瓦当、古铜镜兵器、魏晋造像等传统图像资源中汲取养分,进行抽象、变形、夸张等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也新造构型,从而使印面图像呈现出广博新颖的艺术面貌。来楚生肖形印在题材选择方面的独到之处,在于将广阔的社会生活融入篆刻,特别是表现当代生活图景,折射时代价值取向。 古代肖形印取材于鸟兽、花草、人物、神话传说以及各种生活场景等,反映出当时的思想信仰、民俗风情和审美取向。早期肖形印为青铜器上的活块模印,用于翻制母范上的纹饰。商周青铜器上铸造徽记的作用是标识器主,为家族形象的标志。战国两汉时代,肖形印大量出现,其功能可分为四类:权力和地位的标志,封检文书或封存物品,驱邪禳灾、祈福纳祥,表明职业身份。其实用功能远远多于审美功能。本雅明认为,最早的艺术品起源于某种礼仪,起初是巫术礼仪,后来是宗教礼仪,"艺术品那种闪发光韵的存在方式从未完全与它的礼仪功能分开。"随着肖形印走向沉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趋于割裂。在清代民国零星的肖形印创作中,山水画、佛造像、人物等无不文人士子的书斋情趣,与权力意志、经济文化活动等所涉甚少。来楚生承续古代牛耕印、车马印等表现社会生活的传统,发挥肖形印纪念功能,将题材范围扩展到书斋之外的广阔天地。即是说,来楚生肖形印不是取法明清民国时代的零星实践,而是直追商周秦汉,作品与社会意识形态相关联,在追求美的同时放大作品的礼仪功能、教化功能。 "时代"印在圆形构图中表现站立的工人和农民形象,透出新政权的工农联盟特色。上海解放后来楚生曾反复说:"党的阳光也照到了我身上。"此印反映出他拥护新政权、投入新的生活洪流的心态。1960年代,来楚生刻过一批顺应当时政治形势的肖形巨印。"猪王"印以大象之小、金刚受惊吓的神情反衬猪体格之庞大,"麦穗"以母鸡和小鸡的感受反映麦穗之硕大,留下了当年浮夸之风的痕迹。《老奶奶上民校》组印取材于浙江民歌,用一组4件作品记叙老奶奶去上夜校的过程,"因为看不到,所以才去上夜校"包含"黑夜所以看不到"和"没文化所以看不到"的双关之意,以图文组合、含而不露的叙事技巧、苍朴简洁的画面构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诚为叙事性主题篆刻的佳作。 "老奶奶上民校"组印刻在一方6.5厘米见方的青田石四面,同石另两面为连在一起的"舞龙"印(图2),表现了工人们在厂长、党委带领下的干劲和热情,从中可以看出来楚生对新时代的拥抱与热爱。1950年代后期,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来楚生将火热的现实生活加以艺术化,纳入肖形印中,正是这一艺术主张的积极实践。
图2 舞龙 来楚生刻
3. 形式多样,首创多形生肖印 从外在特征看,来楚生将图画置于古代印章的典范形制,为肖形印赋予文字印一样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印章外框有传统的长方形、正方形,还有圆形、椭圆形,乃至椭圆形加圆形、四分之三正方形等特殊形状。从取法上看,涵盖仿"亚禽印"、白文加四边框、三连珠、拟编钟型、拟瓦当型、仿铜镜型等。来楚生自由出入历代金石资源,灵活变通,为我所用,创造出形式各异的肖形印作品。 来楚生对于肖形印的一个独特贡献,在于首创多形生肖印,即在同一个印面中表现多个生肖形象。1948年,来楚生为龚秋苇刻"素心盦主"印,文字置于中央,四周则刻制鸡、狗、牛、二鼠共5个生肖,取合家欢之寓意,仿汉代四灵印而更具个性色彩。边款说:"一家生肖合刻一印,古无是例,以古四灵推而广之,正不妨自我作古也。素心以为然否?戊子花朝,楚生记刻。"这种"自我作古"也正是在艺术上胆敢独造的创新精神。来楚生创作了一批多形生肖印,往往随意排列,彼此穿插,散而不乱。自刻"阖家生肖印"(图3)则以界格区分四生肖,两朱两白呈斜角对应之势,布局形制在印章史上可找到渊源所自,而以造型古朴、妙合自然的生肖代替文字呈现于印面,又体现了艺术创造的新颖性。
图3 阖家生肖印 来楚生刻
多形生肖印将多个生肖在置于同一印面,不仅仅是动物造型的组合搭配,而且其中往往蕴含纪念功能,表达一家人团结安乐、夫妻相守恩爱等寓意。这与来楚生将社会生活融入肖形印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让肖形印走进人们日常生活。
图4 临祉生于己巳 来楚生刻
二、美学思想:倡导肖形印"工意不工似",力求高古 通读《然犀室印学心印》可以发现,来楚生对于"圆浑"印风有着特别的偏好,线条具有浑朴的质感,与之相对的则是方整、方平。对于刻印中的摩擦、敲击之法,来楚生肯定其营造新颖印面效果的积极意义:"主要的是想把把印文的线条,有一种圆浑的感觉,减少些刀刻的迹象,用镌刻参以制作,来追求铸印的神韵。"谈到用刀的中锋与偏锋,来楚生不是从书写刻画工具的使用去描述,而查看工具表达在纸上的迹象,不论书、画还是篆刻,"圆浑立体感,可以说是中锋,平扁平面感是偏锋"。来楚生在艺术上追求圆浑,要苍朴中见灵动,而不把光洁、细密作为最高的目标。圆浑可以说是解读来楚生艺术的一把钥匙。 在文字印创作方面,来楚生喜从秦汉印中汲取法乳,取其朴拙雄浑。他曾撰文《秦汉窥管》,将汉印分为浑朴自然、匀称整齐、疏密虚实、统一调和、呼应得体、随形布局六大类,从秦汉印中摄取自由不羁的精神。来楚生主张追求印章的"流走自然之趣",而力避"板执呆滞之域",这不仅针对文字印,同样适合肖形印。来楚生创作肖形印常取法汉代画像砖石,学习其"概括"。张用博认为,汉代的民风、艺风是古拙质朴的,来楚生的个性风格也正是如此,所以他更乐于在肖形印中采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抓取被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通过个人独特体认,让肖形印产生立体层次效果,卓显特色。 来楚生肖形印创作与鉴赏的核心,在于《然犀室肖形印存》谈到的"工意不工似",即力求抓住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而不在细节上斤斤计较。他曾说过:"肖形印不求甚肖,不宜不肖。肖则近俗,不肖则离。要能善体物情,把持特征,于似肖非肖中求肖,则得之矣。"其核心即在似与不似之间,通过高度概括,简练地呈现形象,追求秦汉印中的高古意趣。这与他的文字印创作思想是一致的。 来楚生通过大量创作实践,确立了肖形印的"工意不工似"美学思想。他的大量佛像印看似粗疏随性,甚至不辨五官,却让人一望而想到某个佛教故事,引发高远的怀想。又如"渔夫"印(图5)撷取宋代郭祥正《西村》诗意:"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渔夫一手撷酒、一手拎鱼站在小船上,旁边是几支芦花,构图精简而各要素交代清晰,让读者设身处地产生"我是渔夫"的亲和感。鱼形偏大似违生活真实,却合于艺术真实,耐得赏观。
图5 渔夫 来楚生刻
三、当代意义:篆刻史上高峰式人物,开启当代肖形印创作 在文字印基础上,结合肖形印成就重新审视来楚生,他不仅是20世纪的篆刻大家,放眼历史上他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堪与文彭、黄牧甫、吴昌硕并肩而成为中国印章发展历程中的巨擘式、高峰式人物,彪炳史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彭拉开了明清流派篆刻的大幕,来楚生则开启了肖形印创作的新篇章。 来楚生的肖形印创作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高度评价。陈茗屋认为,"来楚生先生是在肖形印领域中成就辉煌的第一人……给中国篆刻界以振聋发聩的影响"。台湾学者李德斌认为,"来楚生的肖形印创作,不论是在创作题材上的积极开拓抑或是刻制手法的创新,都对现代印坛的肖形印创作有着巨大的启迪意义,而其气势大度、雄浑朴厚的独特风貌,则是二十世纪肖形印创作的最佳典范"。 "文革"期间来楚生曾受到冲击,1972年甚至被骗去参加"黑画展",为主流所排斥。彼时出版的《新印谱》三辑、《书法刻印》二辑中,共出现上海篆刻作者数十人,却不见来楚生的名字。他在1970年代生命晚期的肖形印创作基本为私人状态,当时没有出版,也没有产生广泛影响,却并不妨碍作品成就卓越。如他的弟子张用博所言,这段时间来楚生的文字印和肖形印在个人创作历程中达到顶峰,实现了质的飞跃。直到新时期,随着《来楚生篆刻艺术》、《来楚生篆刻述真》、《来楚生印存》等一批研究专著、印谱以及论文的问世,他的篆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来楚生的肖形印成为一座巍然耸立的高峰,后世印家可以在个别细分领域取得他所不及的成绩,却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来楚生肖形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他开启了当代中国肖形印创作的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后,肖形印创作在来楚生确立的基础上,或者发扬光大,或者另辟蹊径,在题材选择与形式创造两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涌现出一批艺术面貌独特乃至形成个人艺术风格的肖形印创作者。生肖印的纪念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特别是以张耕源为代表的的印家开掘人物肖像印,成为篆刻表现当代生活的合适载体和快速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肖形印题材不断拓展,吴颐人取古代岩画入边款,安多民的敦煌飞天、沈鼎雍的戏曲人物等丰富了肖形印的表现形象。来楚生居功至伟的佛像印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实力强劲的创作者,徐庆华的极简造型、叶青峰的故事落点、李逸之的线条张力各具特色。 当今肖形印的繁盛源于前人的筚路蓝缕之功,来楚生始终是无法逾越的存在。如韩瑞龙所言,"当代篆刻家的肖形印创作在学习借鉴先贤的同时,在取材、取法、章法、刀法、境界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和大胆的创造。但是,他们在创作肖形印时无不关注并取法借鉴于来楚生的肖形印作品。"
结论 长期以来,肖形印与文字印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不受重视。来楚生首倡并开创了肖形印创作的新局面。他推出篆刻史上第一本肖形印专题印谱《然犀室肖形印存》,光大佛像印,首创多形生肖印。他将当代生活融入印面,来楚生承续古代牛耕印、车马印等表现社会生活的传统,发挥肖形印纪念功能。他还在图像与文字的空间关系上作出诸多具有开创性的尝试,图文在多样化的搭配中实现信息与形象的传达。他以丰厚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工意不工似"的美学思想。通过这一系列探索,来楚生开宗立派,使肖形印获得可与文字印比肩的地位,当之无愧地成为肖形印创作的集大成者,列居篆刻史上巨擘式、高峰式人物。
注释(略) (载《书画研究14》,2017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