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我自为我日日新 夏宇艺术印象
董少校
夏宇长着一张娃娃脸,初见他的人会误以为他是艺坛新秀。其实他已届知天命之年,算是书法篆刻界的"老同志"了。夏宇出道很早,六岁学艺,九岁以楷书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毛笔字展览,今天看来有点小神童的意味;二十岁时篆刻作品就入选影响广泛的上海大阪篆刻交流展了。且看1990年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展览获奖名单,篆刻优秀作品得主有十人,上海是夏宇和徐正廉,全国并列者还有马士达、朱培尔、李刚田等,很长时间里都是印坛风云人物。 年轻时打下书法篆刻的底子,夏宇获得了艺术变法的厚实基础。他不甘守成,一直在探索创造不同于前人的艺术风貌,书法彩墨画和篆刻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传统书法由墨与宣纸的黑白两色构成,字在纸面中间按一定秩序排列,通常距离纸的边沿有些距离。夏宇把色彩引入书法,在正统书家看来似为荒诞不经之举;如以抽象绘画中融入书法元素的视角看去,则不失为光大书法艺术的成功尝试。他的彩墨书法画往往用连边的文字对空间进行分割,进而产生色彩的对比,营造出奇正相生的艺术效果。 夏宇的书法彩墨画在构图上如此不拘一格,以至于具备"半可读"的特征,即观者感受到线条的舞动和色彩互融的美感,却较难释读文字;只有在看到标签或款识上的提示后,才进一步领略到作品的内涵意义。这种形式构成特点拉长了欣赏体验的过程,在艰难的接纳中激发出绵长的艺术韵味。 不管书法还是篆刻,夏宇都不满足于二维的、静态的呈现,力图追求立体的、动感的趣味。他突破剪纸式的非黑即白、非朱即白,以做印法表现朱白之间的模糊地带,有的作品将凹凸二法融合在一起,很难简单地认定那是白文印还是朱文印。范裂系列作品将篆刻放回制范铸造的特定历史场景,似乎是铸造中因为某种意外而产生断裂、扭曲、错位,但观者出于认知的惯性,会不由自主地纠正线条走向,在头脑中形成原本应当具有的形象。范裂系列如同人们故意让篆刻残破以模拟古印效果一样,是仿古的奇妙尝试,逆向运用格式塔心理学,丰富了篆刻的表现手法。夏宇创造出范裂造型,这是他对当代篆刻发展的重要贡献。 夏宇是激情型的艺术家,大胆下刀,小心收拾,作品中荡漾着豪情与快意。我曾几次观摩他创作,走刀果敢,不用印床,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有一次甚至连桌子都不用,在椅子上半躺着刻成。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种熟稔正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看他偶尔即兴临写的铁线篆,点画工整,走笔劲挺。再看他1979年画的线描,可知彼时他有过幅面宽广的创作实践。 艺术创新与野狐禅有时只有一步之遥。"我就是我/不怕失败的我/我就是我/不管别人看法如何"。这是夏宇的宣言,他不断抛弃旧我、探求新我,日日新又日新,在冒险中一路走到今天。周围躺在成绩簿上吃老本的人太多,越发显出这种求新精神的可贵。他失去的是对原有成绩的顶礼膜拜,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艺术新面目。
(原发于2017年1月18日篆刻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