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为周慧珺写大字点个赞

( 微信版文学作品艺术观察

 

文/董少校

 

为举办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周慧珺春节期间创作了一批巨幅少字作品,丈二宣纸多则写四字,少则写两字,追求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上海书协通过微信公众号披露此讯息后,书坛反响颇热烈,赞叹之外不乏质疑的声音。反对者一来认为周慧珺“年近八旬,腿脚又不方便,未必需要以这种方式体现她的书法追求”;二来是不看好在地上写大字,提出“让七老八十的老书法家拿着扫帚写大字,真是作孽”。艺术见仁见智,是非可以明辨,笔者要为周慧珺写大字点个赞。

把周慧珺年龄偏高拿出来说事,甚至直言其“小儿麻痹症,腿脚不大好”,这看似关心艺术家前辈的健康,实则对写大字这种尝试的不认可。周慧珺的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开展巨幅书法创作,她的医生、弟子朋友乃至她本人自会作出判断,无需“好心人”在事后为此指指戳戳。质疑她的身体所暗含的逻辑是:写大字是身板好的中青年做的事,周慧珺就不要出来凑热闹了。这种因身体状况而评说艺术的论调实在要不得。贝多芬听觉衰弱乃至失聪依然坚持音乐创作,失去双臂的杭州篆刻家孔黎翔用脚治印,水平不让若干西泠印人。如果他们因为身体缺陷而放弃创作,将是多大的损失!艺术面前人人平等,周慧珺虽然年事已高、腿脚不灵便,但只要她愿意,没人挡得住她探索前行的脚步。

周慧珺尽管在艺术上功成名就,仍然排除困难谋求突破个人创作的边界,是一种可歌可赞的宝贵品质。前不久她在福州路签售新书,笔者排队两个多小时才得到签名,而且后边还有很长的队,她在读者市民中的号召力可见一斑。筹办从艺60周年书法作品展,周慧珺没有满足于吃70年代《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销售百万册的老本,没有为担任上海书协主席12年期间的书法成绩沾沾自喜;挑战新的书法形制,体现出她对于书法艺术的挚爱和对读者受众的负责态度。老当益壮,生命不止求索不止,这样的艺术家是好样的。

至于“在地上写大字”,近些年已经成为一种书法现象,评论者从个人好恶角度可以不喜欢这种做法,却阻挡不了巨幅书法不断涌现的事实。笔墨当随时代,书写形式总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甲、金、篆、隶、楷、草、行诸书体的变迁,表明书法绝非一成不变的东西。当今展厅的出现为人们更好地欣赏艺术创造了空间条件,以“在地上写大字”为特征的巨幅书法正是适应这一展览的表现形式,就像手卷适合人们在书斋里把玩一样。后世回望这个时代的艺术发展,巨幅书法或许为特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周慧珺写大字是值得称颂的与时俱进之举。

回到书法本身,周慧珺写的大字品质怎么样?从已发表出来的照片看,“厚德载物”、“宁静”等巨幅行书结体稳当,虽线条粗疏、纸上溅有墨花,仍不失为神气完足的佳作,带着“周家味儿”,让人眼前一亮。这样的探索对周慧珺本人、对读者受众,都是宝贵的收益。至于这些书法在展厅里如何装裱布置、会呈现怎样的展示效果,将会在今年4月举办的展览中揭晓,相信届时观众会作出更直观的评判。

 

2016-3-10

原题:为周慧珺写大字点个赞︱一些质疑为什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