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他者看板

返回

 

参加讲座报告交流 (2025.1.14)

  参加各种讲座报告,以校园新闻写作与策划为主,还包括于漪教育思想、个人经历等主题。

参加《于漪全集》(修订版)首发式 (2023.9.3)

  在上海图书馆参加新书首发式,《解放日报》、上海教育电视台等作报道。

协助于漪向高密市柴沟中学赠书 (2020.9.7)

  “人民教育家”向柴沟中学两次赠送图书并寄语,本人协助完成这一过程。媒体有报道。

协助筹建柴沟中学“于漪书坊” (2020.4.23)

  柴沟中学成立“于漪书坊”,本人中间参与筹建,并在揭幕仪式上录音致辞。

柴沟中学举行“董少校思政工作室” (2020.1.18)

  在高密市柴沟中学设立“董少校思政工作室”,与学员一起开展沙龙活动。

入职上海音乐学院 (2019.9.3)

  2019年9月,结束在中国教育报十年的记者岗位,到上海音乐学院当老师。

为家乡母校送《于漪全集》(2019.3.20)

  向柴沟中学赠送一套于漪老师签名的《于漪全集》,“高密教育发布”作了报道。

报道获评教育好新闻(2018.6.12)

  在2008以来的上海教育新闻奖评选中,我的报道《“小白菜”扮靓世博会》获二等奖,参与撰写的《学生挤爆“院士课堂”》获三等奖。有的作品获“浦江杯”新闻奖。

新闻记者证名单公示(2018.3.7)

  中国教育报刊社对持有新闻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核查,现将通过年度核验的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本人出现在名单中。

出现在记者的镜头里(2014.12.14)

  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访问上海交大,我前去采访,出现在了《解放日报》的图片里。去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参观时又被《新民晚报》记者抓住了。此外还有好几次。

最有影响力的3000名记者(2012.12.27)

  一家叫“速达媒体”的机构2012年评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3000名记者”,言明范围是在平面和网络有双重媒体,本人居然在列,十分搞笑。

两则报道获评教育好新闻(2011.1.31)

  在2008和2009—2010年度的上海教育新闻奖评选中,我的报道《“小白菜”扮靓世博会》获二等奖,参与撰写的《学生挤爆“院士课堂”》获三等奖。

加入上海丰子恺研究会(2010.3.27)

  丰子恺故居日月楼开放之际,上海卢湾区丰子恺研究会同时成立,我去参观几次,认识了那边宋雪君老师和丰一吟会长。在他们的介绍下,我加入了研究会。

对京昆公益演出的感想 (2009.6.19)

  在上海市“高雅艺术进校园·百场京昆公益演出项目”实施一周年之际,有关方面对活动进行总结回顾,我也去参加了座谈会。《光明日报》记者采写了综述,并择要发表了几个人观点看法。

 重温参加比尔•盖茨演讲 (2008.6.24)

  2001年10月19日,比尔•盖茨到上海交大演讲,我作为学生记者有幸参加。《劳动报》对此回顾,我成了记者选取的见证人。新华网等在内二十多家网站作了转载。

喜欢“高雅艺术进校园 (2008.6.5)

  学校生活中,“高雅艺术进校园”是非常美好的一个方面。我看过很多场演出,写过很多篇新闻稿。2007年夏天向记者谈过体会,后来《上海教育》作了报道。

参加南方报业集团笔试 (2007.12.10)

  找工作时稀里糊涂投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又稀里糊涂参加了笔试。从闵行大老远赶到复旦去,天还下着雨。题量很大,差不多是压缩版的公务员考试。

在牛马社讨论网络搜索(2007.6.6)

  牛马读书社是上海交大的一个以研究生为主体的学术讨论团体。我在那里主讲了一个关于网络搜索与知识生产的小题目,和与会者有一些交流。

参与编写《这样进名校》  (2007.2.14)

  熊丙奇老师编了一本《这样进名校——解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里面采用了我整理的部分采访内容。该书“后记”提到了这段合作的经历。

协助《“交大党员”寻访记》  (2007.2.1)

  我写了篇关于“交大党员”获奖的新闻稿,上海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一事件。《解放日报》到交大深入采访,我提供了自己的看法。

与院报主编的新闻对话  (2006.12.25)

  这是与《上海交大医学院报》主编胡德荣的一次Email对话。读过他写的《讲台作证》及相关手记之后,我向他表达内心感想,他做了回复。

“华籍洋人”的“少校”  (2006.9.26)

  来自山东大学的李明娟也参加了赴韩交流活动。回来后,她写了很长的随笔,生动细腻。看到自己出现在她的笔下,我非常感激,也觉得惭愧。

校报学生记者赴韩交流  (2006.7.31)

  2006年7月23日到29日,我随中国青年记者代表团去韩国参加了为期一周的交流。交大新闻网报道了这次活动,新华网进行了转载。

“我与上海交大”征文颁奖  (2006.7.7)

  我参加了交大党委宣传部和110周年校庆办公室联合主办的“我与上海交大”征文活动,获得了二等奖,并作为学生代表在颁奖典礼上发言。

第七届“文治杯”大赛颁奖  (2006.5.16)

    2006年5月15日,上海交大第七届“文治杯”大学生文学艺术大赛颁奖仪式在闵行校区学术活动中心举行,我的篆刻作品《民族魂》获得了三等奖。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通知  (2006.3.24)

  当初看到这个消息挺开心,因为顺利通过过了初试,可以参与下一轮的角逐。2005年4月1日是愚人节,对我却是一个好日子——我被交大录取了。

作品入选《新锐散文》一书 (2005.8.1)

  在汇丰银行工作期间,我写过一篇《麦当劳纪事》,获得“中环杯”第二届《上海文学》文学新人大赛佳作奖,并入选《新锐散文:文学新人榜》一书。

成为小说《哈哈,大学》角色 (2003.4.22)

  2003年,朋友李臻写了校园小说《哈哈,大学》,首印三万册,其第十七章以本人为男主角。里面的明信片很真实,而很多故事是李臻嫁接上去的。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