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获“浦江杯”新闻奖一等奖

( 网络版返回


  上海市第七届"浦江杯"好新闻2018年6月12日颁奖,来自40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和主要省市媒体驻沪机构的75件作品获奖。中国教育报记者董少校采写的《影响因子神话亟待打破》获一等奖,该作品首发于2017年2月27日《中国教育报》。

 

  (报道:中国广播网人民网

 

本报两作品获上海教育新闻奖

( 网络版返回


  本报上海5月29日讯(通讯员 焦苇)2013年度上海教育新闻奖今天颁奖,共评选出作品类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40个以及最佳编辑奖10个。本报记者董少校采写、蔡继乐编辑的《培养学生一辈子的运动兴趣》获得最佳编辑奖和三等奖,本报记者沈祖芸采写的《“体育课,我喜欢我做主”》获二等奖。

   (发表于2014年5月30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

 

本报作品获上海教育新闻奖

( 网络版返回


  本报讯(通讯员 焦苇)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上海市教委主办的“2009—2010年度上海教育新闻奖”日前颁奖。

  本报记者沈祖芸的作品《中职课改的“上海品牌”》荣获一等奖,本报记者董少校的作品《“小白菜”扮靓世博会》荣获二等奖。

   (发表于2011年1月31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

 

 

 

 

本报三篇作品获教育好新闻奖
 

( 网络版返回


  晚报讯 昨天,由市科教党委、市教委联合主办“上海教育好新闻奖”揭晓。本报记者郭文才等采写的《韩正谈“80后”:有时批评太苛刻》获得二等奖,记者李征采写的《我会主动向企业“推销”学生》以及记者钱钰等采写的《学生挤爆“院士课堂”》等分获三等奖。
 

   (发表于2008年4月9日《 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