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向高密市柴沟中学赠书并寄语
( 网络版,返回)
来了,“人民教育家”于漪的心意从上海来到了山东高密!3月21日,柴沟初级中学收到一个大包裹,里面装着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捐赠的图书、题写的寄语以及签名报刊等共64件。91岁高龄的于漪支持柴沟中学“于漪书坊”建设,勉励教师们在阅读中提升人生的高度和厚度,造福人民。

于漪在家中把捐往柴沟中学的图书资料交给董少校博士
早在2019年3月,柴沟中学即获赠于漪亲笔签名的《于漪全集》,在校园传阅。从今年2月起,柴沟中学依托教师阅览室筹建“于漪书坊”,购买于漪著作,布置体现于漪教育风采的环境,进一步倡导全体教师学习“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崇高精神品格,深入推动赏识教育。
于漪为柴沟中学师生题写的寄语。
远在千里之外的于漪闻知此讯,当即表示,重视教师读书是功德无量之事,愿意整理出一批图书,送给柴沟中学。正值新冠疫情期间,3月11日,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柴沟中学“董少校思政工作室”主持人董少校博士佩戴口罩,应约前往于漪家中,接受于漪的心意,整理后打包快递到学校。
于漪向柴沟中学捐赠的资料共59件,包括图书50册、报纸2份、杂志5册、光盘1件和寄语1件。大部分图书为全新,包括《语文教学谈艺录》《岁月如歌》《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点亮生命灯火》等于漪著作16册,《教师民族精神读本》《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等于漪主编图书13册,此外还有于漪相关报刊专辑、研讨会实录、纪录片和弟子作品等。
于漪3月10日在寄语中深情地写道:“书,精神成长之源。善读之,修己立德,增长才智,提升人生的高度和厚度。坚持不懈地为服务祖国、造福人民作贡献。与柴沟初级中学师生共勉。”
与此同时,董少校拿出个人积累的5件于漪相关报刊资料,请于漪签名,一并提供给柴沟中学“于漪书坊”。其中包括报道于漪事迹的1977年10月17日《文汇报》、2019年10月13日《解放日报》、2019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报》,以及登载于漪署名文章的1979年第3期《上海教育》、1996年6月18日《语文报》等,具有40多年的时间跨度。
目前,柴沟中学“于漪书坊”正在加紧建设,已初步完成室内和走廊的于漪主题场景布置,正在补充采购图书、调整相关陈设,将适时开放。
柴沟初级中学校长仪名强说:“于漪老师心系农村学校、情牵教师阅读,她的赠书和寄语对全体师生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这些资料是教师们坚定育人信仰、提升教学研究本领的宝贵精神资源。我们将建好于漪书坊,后续开展阅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素养,办父老乡亲满意的教育,不负于漪老师的厚望!”
供稿:刘桂友 王忠友
(2020年3月22日“高密教育发布”微信号发布。转载: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新闻网”微信号,“上海杨浦”微信号,“上海杨浦教育”微信号,“齐鲁晚报”微信号,“潍坊教育发布”微信号,“潍坊潮生活”微信号,“高密市广播电台”微信号,“澎湃新闻”客户端)
人民教育家于漪再次向柴沟中学捐赠40件教学资料
( 网络版,返回)
人民教育家于漪心系农村教育,始终关心柴沟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年2月捐赠58件报刊资料的基础上,8月下旬,她又委托上海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柴沟中学“董少校思政工作室”主持人董少校博士,将39册图书以及1件纪念瓷盘捐赠给柴沟中学。加之学校购买的于漪相关图书,“于漪书坊”已初具规模,初步满足广大教师的阅读需求,教师“读于漪、学于漪、做于漪”已蔚然成风。学校接待了多批市领导以及外校专家的参观指导,“于漪书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直以来,柴沟中学重视“于漪书坊”建设,学校制定了“读于漪、学于漪、做于漪”活动方案,开展了“读于漪、学于漪、做于漪”主题教育活动,举行了“争做于漪式好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下发了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同志学习的通知和学习内容。学校向每位教师发一本于漪学习专用笔记本,要求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
老师们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于漪老师的殷切期望,要以于漪老师为榜样,争做“于漪式好老师”,努力做一个无愧于新时代的好老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
供稿:刘桂友 王忠友
附录:
于漪老师向柴沟中学捐赠第二批图书物品清单
(总计40件,含图书39册、纪念瓷盘1件)
(2020年9月7日“柴沟中学团队在线”微信号发布。转载:“高密
教育发布”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