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呐喊者陈丹青 ——读陈丹青《退步集》 ( 返回 )
《退步集》里的文章作于2001年到2004年,书的出版是2005年,隔到如今已是挺长时间,然而读来依然觉得生猛带劲,一点都不过时。陈丹青在绘画的据点上留了多少精力,不知道,只见他四面出击,对国内建筑、教育、艺术发展诸般情状指摘批评,甚至痛斥发难。他不仅开口大胆,而且讲在点子上,足令主事者心虚脸红。透过激愤和落寞,读者自可体察到陈丹青的一片热心,正是爱之深而责之切。他跳出体制外,不在藩篱中,独步江湖,发出沉痛的呐喊。 夸奖时毫不吝啬,骂起来不留情面,陈丹青就这么一个人。国内的博物馆怎么样?除了上海博物馆,其他的都不入他的法眼,小家子气。故宫博物院有大量文物,十之八九庋藏深宫,展出的只是极少部分 。把国之瑰宝与民众隔离开来,简直是犯罪。没钱,不受重视,盖鸟巢、建水立方多阔气呀。国内的美术馆怎么样?也就广州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像样,中国美术馆根本不上数,只是大一点的陈列室。上海是陈丹青的出生地,他对这里感情深厚,该是多说好话吧?未必,事情远远不是一好百好那么简单。在陈丹青看来,新天地是石库门弄堂的高级残骸,了无生气,东方明珠则悍霸又丑陋。“一城九镇” 破坏原有的乡村生态,硬造出一批伪英国、伪法国,完全是疯狂,胡闹。人家邀请陈丹青参加上海批评家春季沙龙座谈会,说说“批评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他却围绕“批评的权力”和“权力的批评”喋喋不休,挑破了批评者对权力之依附关系的窗户纸,好不令人讨厌。陈丹青明摆着是要往枪口上撞,最后发言稿没能收入会议论文集,理所当然,他活该倒霉。 不管是艺术学院的教育体制,还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乃至延伸开去的教育和文化生态环境,陈丹青都是抱着悲观失望的态度,统统否定。他看明白了,所有问题的根子都在于当今打不破扭不扁撕不烂严密密一套行政体制。面对学校领导,面对公众,陈丹青呼吁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消英语、政治,呼吁打破教学管理中的条条框框。看他怎样描摹出考研女生吴雯的无辜和无助,看他在辞职报告中痛陈教育制度对学生和老师的双重束缚,言辞恳切,几至下泪。单枪匹马怎敌那大军压境,情非得已,辞职是最后的抗争。唯有如此,陈丹青才成其为陈丹青,古雅蕴藉的文字(特别是辞职报告附件二),刚烈威猛的性情。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城墙何以被彻底掀翻,梁思成另建行政中心的设想何以被弃若敝屣?陈丹青寻微探幽,从一则私人谈话中看出了端倪。毛泽东是从山村里走出来的,不喜欢北京开封的老房子,觉得青岛长春的新式洋房更顺眼。当领袖喜好变成国家意志,古城就开始遭殃,任是真正见过世面的梁思成们如何苦口婆心都无济于事。陈丹青深味此中苦楚,却回天乏术,只当曾经发生这么回事,过去就过去了,现在讲出来给更多的人听。 一晃已是四五十年后,情况变好了吗?对不起,没有。北京还是一片乱糟糟。陈丹青摇身一变,成为房地产开发商、市长,设身处地,心心相印。如此一来便发现,他们的追求都对极了,很符合各自的身份。当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政府官员们个个政绩显赫,谁还去管城市是不是失却了神韵、是不是变得趋同丑陋? 陈丹青不是振臂云呼的英雄,自己都不太把自己当回事。报纸杂志提出采访,他并不在乎对方是不是入流,网上对话也愿意参加。网友问:“您能解释一下傻X的含义吗?”他说:“我坐在这儿说话就是傻X。”不成体统,甚至有点玩世不恭。但我相信陈丹青是个有所担当的人,一位头脑清醒的呐喊者, 在混乱的时代发出警世的声音。中国需要多几个他这样的人。谁觉得生活安逸得有点腻歪,可以去翻翻他的文章,去去虚火,知道天下原来并不是风和日丽歌舞升平。平时疏于关心社会时事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不妨读读陈丹青, 让故宫文物重见天日、完善美术馆的建设、保护城市古迹文脉、改变大学的行政管理模式、取消英语政治考试、在艺术院校开设影像专业……都可以带到两会去建言讨论,只是不要再提 一些乌七乱八的离谱提案了。
2009-3-10
《退步集》书影(含腰封) 【关于陈丹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