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画家陈丹青为"鲁迅新文化周"献上第二场报告


( 返回


  "将死亡还给死者,将鲁迅还给鲁迅。"2006年5月16日晚上,著名画家陈丹青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做了题为"鲁迅和死亡"的演讲,与青年学子一起解读鲁迅的死亡观,分享鲁迅留下的精神财富。


  在一篇文章里,鲁迅曾这样写:"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陈丹青说,这体现了鲁迅对死亡的深刻认识,但丁、尼采、萨特、托尔斯泰读到这两句话,都会拿鲁迅没办法;任何看破人类、看破死亡的人,都会拿这两句话没办法。追祭死者是对写作的严厉考验,在陈丹青看来,近百年哀悼类的好文章不多,值得留存的大都出自鲁迅笔下。先生的文章不仅沉痛,而且质朴、克制。陈丹青分析了鲁迅几位亲人朋友的死亡,指出他们非正常死亡的占大多数。一个人的死亡就足以让人伤痛了,他却接连经历着老友、至友、晚生的离去。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鲁迅的看法恰恰相反:未知死,焉知生?
 

  陈丹青认为,鲁迅活在教科书里太久了,他成了一尊神、一个符号,这很让人不安。鲁迅不害怕死亡,但在白色恐怖里,遇到危难他也会逃往。他是一位革命家,可是他跟左翼也会存在矛盾。鲁迅的不苟同、大慈悲表现了他的异端的特质。教科书不等于历史,陈丹青很赞同鲁迅长孙周令飞的提议,从2006年开始,认真做些工作,向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
 

  陈丹青的演讲语调低缓,他陈述了自己对鲁迅的私人化理解,睿智和思辨的火花闪烁其间。在自由提问阶段,现场气氛变得活跃起来,宾主有问有答,其乐融融。陈丹青快言快语,表达了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失望。他还援引李敖的话说:中国不能穷,中国不能乱,很多事情要慢慢来。
 

  演讲还没开始,下院200号已被挤了个满满当当,不少同学站在门口、窗外,期待着一睹陈丹青的风采。他没有让大家失望,阵阵热烈的掌声说明了一切。这次演讲是我校第二届"大学人文节"暨"鲁迅新文化周"系列活动的第二场,由人文学院教授夏中义主持。陈丹青的父母、周令飞先生等嘉宾和交大师生共同度过了这个愉快的夜晚。

 

 

                          供稿/摄影: 董少校。点击查看发表后的版本

 

【关于陈丹青】

《笑谈大先生》读后

《归国十年》读后

《荒废集》读后

《与陈丹青交谈》读后

《退步集续编》读后

《退步集》读后

《多余的素材》读后

《纽约琐记》读后

陈丹青在交大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