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小白菜”扮靓世博会
——上海高校学生服务世博会纪实
( 网络版,返回
)
■本报记者 董少校
上海世博会自开幕伊始就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至今已有超过1000万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里,每天都有数千名年轻人在忙碌着,分发地图、指引线路、维持秩序、处理突发事件……他们身穿绿白相间的制服,大都是来自上海高校的“80后”、“90后”大学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小白菜”。
一棵棵“小白菜”精神饱满,向全世界的游客展示着中国青年热情、友好、自信的形象。他们乐于奉献,勇于担当,以青春激情扮靓了世博,成为游客世博美好记忆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人生的洗礼,提升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我们的服务代表了世博的形象”
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大四学生张博站在浦西中国船舶馆广场上,为游客们提供咨询导览服务。在他刚上岗的时候,一位华裔游客用夹生的中文询问去最佳实践区怎么走,张博指示了大致的方向。待游客离开后,张博赶紧向同伴确认,结果发现还有更加便捷的路径,就赶紧去追赶游客,并气喘吁吁地告知了新的走法。“虽然只能让游客少走一点点弯路,但我们的服务代表了整个世博会的形象,一定得专业。”张博心里想。游客对这位“小白菜”的热情服务连连表示感谢。
家乡在新疆的志愿者阿依祖克热·吐尼牙孜有着典型新疆女孩的靓丽面容,很多游客以为她是外国人,不好意思咨询,每每这个时候,她都会主动迎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并耐心地给予解答。阿依祖克热说,她不仅要体现世博志愿者的专业和热情,还要展示新疆人民的好客形象,她的服务代表着新疆同胞对世博会的支持。
绿地片区志愿者李佳玥在回休息室途中,遇到几位焦急的老奶奶求助,原来她们与旅游团失散了。李佳玥顾不得休息,带着她们辗转找到导游。回来时,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她又重新投入到新一轮的服务中。不少“小白菜”在休息时间主动请求上岗,尽己所能,为游客们送去方便。
复旦大学志愿者张小叶在地铁里听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爷说:“你这身衣服是全世界最时尚的。”“小白菜”们这样形容服务世博的感受:“累并快乐着”,“辛苦却很幸福”。一句句话语朴实无华,却包含着金子般的品质。
62款志愿徽章承载世博情愫
在志愿者群体中,什么最受欢迎?随着世博会一个多月的运行,这个答案变得越来越清晰:徽章——一枚枚由学生亲自设计、富有特色的徽章,包含着“小白菜”们对岗位的热爱,对优质服务的追求,还有对世博的倾情拥抱。
华东师范大学推出一套7枚徽章,包括蓝、绿2枚校名“大饼”,分别写着“世博志愿”单字的4枚小章,还有1枚手牵手的吉祥物。各片区班组的“小白菜”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亲自设计徽章:绿地公园志愿者用简笔勾勒出一片绿树,票务中心志愿者以酷似中国馆造型的“票”字为图案……复旦大学设计了一套30枚“团团”徽章,喻意共青团,也象征着团队精神。学校每天评出“每日之星”200名,颁发徽章,作为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的奖励。服务期结束后,“小白菜”们留下了多达62款世博徽章。
在“小白菜”们的带动下,“徽章文化”扩散到园区工作人员,辐射到广大游客。同济大学制作了一套5枚“世博每日之星”徽章,图案分别为世博园区的五个重要场馆,如果集齐一套,就可以拼成世博园区图。服务之余,“小白菜”们在广场上开展禁烟宣传,劝阻正在吸烟的游客把烟掐灭,对于配合的人则分赠同济百年校庆徽章。他们告诉游客:“希望您以后看到这枚徽章就想起今天的活动,想起‘小白菜’们给您的劝诫,今后尽量少抽烟。”
华东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吴旻瑜说,徽章虽然成本很低,却富有文化含量,承载着设计者、拥有者的感情,“徽章文化”在“小白菜”中间流行,体现了青年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
“世博服务宝典”传递志愿精神
在一次巡游活动中,上海海关学院40名志愿者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然而天公不作美,巡游开始前忽然下起大雨。志愿者在雨中坚守岗位,没有一人离开,直到后来接到通知临时取消巡游活动,他们才去找避雨的地方。在“小白菜”们心里,世博的任务容不得半点马虎。
像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复旦大学2326名园区普通岗志愿者在服务期间,分片区整理了13分册共计37.5万字的《园区志愿者手册》。但凡岗位设置、常见问题及回答、参考讲解词、突发事件处置办法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堪称一部“世博服务宝典”。
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高天介绍:“‘小白菜’们几乎把岗位服务之外的时间都用在这份‘宝典’上,很多示意图都是亲手画出来的。”在半个月服务的最后一天,复旦“小白菜”把总共578页的手册赠送给接替他们的华东师大志愿者,并送给世博局,让它发挥最大作用,提高园区的服务水平。
复旦大学1095名城市站点志愿者中,没有一人流失;华东师范大学2244名志愿者在园区参加了为期半月的服务,除一名同学因骨裂而休养外,其他志愿者全部完成了服务。同济大学志愿者俞晓林说:“当我们穿上这一身衣服,就有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
“我们会在新起点上继续努力”
在度过入园前几天的新鲜期后,不少志愿者曾产生情绪上的波动,或因受到误解而感到委屈,或因晚上游人稀少而觉得孤单。他们彼此鼓励,审视服务世博的意义,逐渐发现了志愿者使命的重大,在疲惫中振作起来。“小白菜”们说,虽然有时隔很久都没有游客前来询问,但每个岗位都是不可或缺的,“你站在那里,就会给需要帮助的游客多一分安心,就能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
志愿者孙佩烨写了一封家书,并附上一首诗:“身着翠玉装,疲惫也无妨,志愿在世博,吾心念爹娘。”她说,以往在家里总是受到大人的呵护,“但现在不同了,我的劳动和付出对别人有帮助,对社会有益处。”
因为服务世博的经历,他们更加懂得了换位思考。上车时,男生把座位让给女生坐;一天服务结束后集合,他们会耐心等待因突发任务而晚归的队友;他们知道“运菜巴士”司机非常辛苦,为他准备了全车同学签名的礼物……
离开服务世博的岗位后,“小白菜”们相信这不是结束,准备把志愿服务的理念带到生活中,发扬光大。同济大学志愿者季袆鸣说:“这次服务结束后,我会把它作为一个里程碑,在新起点上继续努力。”
(发表于2010年6月23日《中国教育报》头版转第2版。
本文获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上海市教委主办的“2009—2010年度上海教育新闻奖”二等奖。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