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第六章  这就是工作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对工作场景的期待、设想是从很早就开始了的。小时候姥姥对我说,你看村里谁谁谁多有出息,当了教师,吃上了国家粮。那时候就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憧憬,很希望自己也能脱离庄稼地,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成为乡里瞩目的光荣人物。其实那只是一个想法罢了。不断地上学读书,还是更希望能好好闯荡一番,而不愿意被校园的围墙束缚了手脚;上大学填报志愿的时候,师范院校根本就连想也没想过。工作在什么环境里,该是无甚所谓的。很难说自己想要的是一种怎样的工作,只不过到哪山砍哪柴,随遇而安。
  要数一数自己经历过的兼职和全职工作,那可多了:和家庭贫困同学一起打扫实验室,在三班倒的生产线上当工人,作为项目员在城市里东跑西转,对着电脑和电话与客户联络,出差到别的城市去安装调试机器……在沸点公司的十五个月是一段沉实的积累,每天面对的都是新奇有趣的事情:漂亮的照片,各种各样的顾客,时好时坏的机器;而且可以经常跑动,不会觉得闷。那时候我想,能够这样真是幸运,工作每天都是一个挑战。如果是困在钢筋水泥和玻璃做成的箱子里,见不到阳光,听不到鸟鸣,天天和无趣的数字打交道,那才是一种悲哀呢。要是有人说天生喜欢高楼、喜欢数字而不违心,那真是非常非常的难得;至少我做不到。在沸点公司的时候,工作很辛苦,待遇也不怎么样,但考虑到了每一天工作里的乐趣,还是觉得值。后来因为别的原因,有想法换个地方了。心里曾经飘过一丝丝的设想:假如真正有一份待遇和前途很不错却有点枯燥的工作,自己也会选择的。在生计和个人爱好之间,当然应该分清轻重,首先要活下去。工作如同享乐,那简直可遇而不可求,有了的话绝对是意外收获;工作等同于受苦受累,那是天经地义的。佛教里还说呢,人生来就是苦;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当然也脱不了干系。
  选择了汇丰我就选择了它的一切,不管是工资待遇、管理理念、发展机会还是作息安排、工作内容、周围环境。曾经梦想过的美好,这里有;曾经诅咒过的邪恶,这里也有。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要接受这里吧。来日方长,熟悉了就渐渐好了。
  各种媒体上对“灰领”群体讨论得很多,这个概念好像就在自己身边一样了。有一次我问小Ben:“你觉得我们是不是灰领?”他很不屑地说:“帮帮忙啊,我们比灰领差远了;我们只是民工。”他想法怎么和我的就这么接近呢。简单地说,灰领是高级技工,某些领域的专业操作人员;报纸上说他们的月收入有五六千,甚至更多。我们算什么?说是民工还是很贴切的。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在我的印象里,民工就到城市寻求发展的农民。他们辛勤劳动,收入却很微薄,默默背负着生活的重担,为了明天而努力。说起民工我立即就想到两类人:一是建筑工人,二是生产线上的工人。2002年寒假里,我在苏州艾默生电气实习,切切实时感受到了制造厂工作的滋味。那里有很多人是技校毕业生,也有打工妹。每个人固定在一个岗位上,原材料或半成品过来了,完成自己需要做的那一步,然后把它放到传送带上,进行下一道工序。工作就是那样的,很平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来到汇丰后,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大工厂,也有很多个车间,很多道工序。公司把这些工序组织起来,完成整个的流程后成为一件完整的产品,提供给客户,实现收益。ORTT车间生产的是这样一件产品:客户想要把一笔钱从香港转到澳大利亚,没问题,付上一百五十块港币,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操作给他完成汇款。这多像是客户想买一个吹风机:只要花钱,就买到了;ORTT就是生产吹风机的。它卖出去需要通过商场、连锁店或者网上超市,对,集团的营业处、24小时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就是这一套。公司里还有生产线是生产剃须刀的,给客户更新电话、地址、签名等信息;生产吸尘器的,给客户管理信用卡。这么看来,这个公司很平常,这份工作也很平常。
  想起来民工,真是叫人觉得实在呀。民工进入工地要佩戴安全帽,我们进入公司要佩带胸卡;劳动光荣,我们都光荣;生活艰难,我们一起艰难;前途美好,我们共同美好。心里的那份感觉是:大家都做着一份本分的工作,站得正,有底气。
  吹风机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一时半时离了它不大碍事;不过它能让生活舒服一点,有些场合少了它,就可能出乱子。ORTT做的事情也是这么回事。这个社会经济越来越发达,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外汇款也就是一种服务,给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带来这样那样的便利。你能想到的汇款理由,在ORTT都能碰到:员工工资,奖金,办事处开支,学费,家庭供养,生日礼物,购买货物,律师费,投资款……汇款被延迟了,可能会带来麻烦,就像因违背合同而给客户造成经济损失啦,导致银行信用下降啦,打乱了客户情人节那天送礼物的好心情啦,让客户错过绝佳商机啦,如此等等。有一次Mark给我们Briefing,特别讲到了ORTT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工作广泛联系着国计民生,而且很可能事关人命。在印尼的一个人被黑社会绑架了,你钱汇不过去导致了撕票,那这个责任谁来负?人命关天哪!客户在印度等着换肝,他没有钱医院就不给他进行手术,我们的一点延误对客户的影响都是致命的。还有,很多单子是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世界经济的命脉就把握在我们手里。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做TT!”他说的还真像那么回事。认识社会的一种视角是,通过分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来看到社会的各种活动。我们做的就是让资金流动起来,只不过范围有限:香港汇丰客户通过电汇方式往境外的资金流动。
  每天的工作就是这样的:清晨来到公司,拿出参考资料,打开电脑,做单子。有问题就问Team Leader或Mentor,到了下班时间,关电脑,走人。工作的痛苦和快乐都维系于此,每一天都相似,每一天都不一样。
  Candis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应该有更好的生活,凭什么让我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上?”就是眼前的一台电脑,蹦出一单又一单的TT.它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而没有根本的不同。我们在装配吹风机的塑料壳,每天工作,看到的拿到的都是壳儿。它再怎么漂亮也会看腻的;手里传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塑料壳,说是重复劳动一点也不为过。不过这却不是可以放松警惕的理由,因为每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可能是一个陷阱,不留意就会让吹风机成为次品,被质检员退回来重新加工。ORTT有两句很有代表性的说法:“Case By Case”,因为每一单都不一样,许多东西是在不断更新的;“相信你的Sense”,方法都是在工作中摸索出来的,有些新情况出来了,并没有现成的答案,只能是自己推断,跟着感觉走。客人汇美元到加拿大皇家银行,要求全额付款,在2004年1月之前是一种做法,1月到4月是一种做法,在4月之后又是一种做法。这也对每个人提出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的要求,把每一项规则都领会透彻,并熟练应用。Eric在GZC的ORTT做了四年,还是有新问题会把他难倒。在SPC做Mentor的时候,他时常打电话回广州向更有经验的同事讨教。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曾经对年轻气盛急于求成的莫泊桑说过一句话:“记住,生活就是长久的忍耐。”ORTT的这份工作平平淡淡,就是这样的。我想,在艾默生电气生产线上的工作也是平平淡淡,建筑工人的工作也是平平淡淡,四行仓库模范员工的工作也是平平淡淡,市百一店销售员的工作也是平平淡淡,一切都是平平淡淡。Candis可以这么想:到了别的地方,也是平平淡淡——汇满公司有汇满公司的平淡,汇溢公司有汇溢公司的平淡。
  我觉得精彩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而不是外界的赋予。世界顶级大银行的荣耀,大上海繁华地段顶级写字楼的办公环境,良好的公司文化氛围,每一条都足以成为精彩的理由了;脸向电脑而心在天下,一边工作一边聊一些轻松的话题,也都会有别样的快活。
  我经手过一单四百万美元的汇款,一颗颗零就像诱人的葡萄,很想也吃一颗。情不自禁地说:“我给他做单子,只要给我百分之零点零一的小费就够了。”同事提醒说:“别做梦了吧,还说小费呢,都有一个月工资了。”后来我做到了七亿两千万港币的单子,大拇指敲零太多了,居然有点发麻。那么多钱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大家都动心的是汇款理由为“Birthday Gift”的单子,两万多块美元,收到了以后开心吃喝开心逛街该多么舒服呢;一次就医指导就是八千块美金,直叫人羡慕医生是个好行业。说来,在ORTT可以见到很多光景,影星大款政客名流的汇款都时常碰到。这个世界多小呀,传媒里绕着光环的人物原来就在眼前。
  每一单TT都是自己同事来具体操作的。虽然只是坐在电脑前,还是能感受到汇款前前后后的各个环节,看到形形色色操作者的性格。做TT的风格也就是工作的风格,和为人处世的风格相互一致。有人是大刀阔斧的,怎么麻烦的单子也难不住,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相信自己感觉,大胆发出去;有人是小心翼翼的,有一点点疑问就会去核实,保证送走的单子万无一失。有人是粗线条的,把单子扔出去的时候,不考虑下一手会怎么样,只管自己的便利;有人是温和细腻的,宁可牺牲自己的RPH,把单子的边边角角都收拾干净。在摆Y之前,单子会在不同的Team之间转来转去,每个接手的人都会留下一些标记。于是,厚道与刻薄,干净与龌龊,幽默与古板,都那么历历在目。
  在ORTT,一天到晚有好几个时间段是特别忙碌的。上午十点半之前要赶紧把日元、澳元、新西兰币的单子做完,如果耽搁了,汇款得到第二天才能生效,很可能会因为延误而带来客户的抱怨。在银行系统,Complain是一柄锋利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万万不能漠然视之,任何招致Complain的行为都是为汇丰摸黑,必须着力防止。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Customer First是整个公司和每个员工都信奉的根本原则。一样的道理,五点钟之前的忙碌是因为赶CHATS,香港的同城结算系统会在那时候停止业务交换,通过这条路径的汇款必须提早完成。从四点半开始,公司里的电话就忙个不停了,SPC与广州、香港之间进行着频繁的联络,确保每一单汇款都能成功发出。最后的一次忙碌便是在晚上八点半了,集团公司在香港的业务结束时间,八点半以后就会关闭系统,进行内部清算。一方面我们要保证把当天需要完成的单子全部做完,另方面还得进行个人账号的平数,确保扣款成功,并把各种数据纪录归零。这个时间并不是完全的不可改变,但如果因为这边的疏忽而导致了整个集团的加班,后果也很严重。为了不让闸门把自己当在外面,平时反复检查的单子在稍微复查后就拍走了。第一次加班到八点半,我就在归零时出了差错。Annie一直没安静过,她走路不是走路,而是小跑;说话不是说话,而是呼喊。她让同事把最后的几单Y出去,没想到又出现了我带来的新麻烦——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有过在ORTT工作的丰富经验(她是从GZC的ORTT过来的),她一边说“这怎么可以呢”,一边在电脑系统里进行了几步操作,三下五除二把账目弄平。我在一边早就傻了,心里七上八下的,眼睁睁看着老板给自己收拾残局。那阵子ORTT象是在吵架,又像在抢险,热闹非凡。
  在ORTT有职能不同的Team,有的是预处理,有的是数据输入与检查,有的是后期跟进。公司提供了跨部门和跨团队的培训,在工作需要的时候可以互相支持。我学过了PP (Pre-Processing)的操作,可以在ORTT的情景剧里扮演不同的角色。PP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核对客户的授权签名,识别诈骗和洗黑钱,也按照货币类别、汇款金额、收款国家等的不同做出不同的处理。每一样工作都有它的难处,这是肯定的;刚开始不熟练,每做一单我都得翻这样那样的资料。光是签名的对照就有很多学问:弧度,比例,倾斜度,完整性,连贯性……PP是阻止诈骗的第一道防线,任务很重。她们一直做的人则是轻车熟路了,一小时可以完成四五十单。PP是一个很活跃的Team,我过去了,总是觉得“离村三里外,别是一乡风”,她们互相吹捧或者互相贬抑,把一切都付诸笑谈。Yoyo买了一瓶浴液,Sarah问道:“可不可以用一年?”她说:“可以,如果一年只洗一次澡。”下午她们常常一起买奶茶喝。问起工作上的事情来,个个都是一级棒,我做PP的时候不用担心有什么不明白,只要多问就好了。当时培训的时候,我坐在A-Zhou旁边看她做单子,她把每一个疑点都讲得很细致。或许那原本是她做事的风格,叫人觉得很欣赏,很受用。
  对,这就是工作,在公司八成的时间里就是这样度过的:面对电脑做单子。它沟通着梦想与现实,有抱负就通过工作去实现;它连接了过去和将来,每个人都身处现在的真实中。有了这份工作,然后可以挣钱买菜租房子,逛街看展览,给国家纳税做贡献。公司的组织架构是为了这项工作,IT部门提供技术支持是为了这项工作,TNG培训是为了这项工作,阿姨送水擦玻璃是为了这项工作。同事间的感情由这份工作生发,各种活动因为工作的需要变为可能。耗费掉时间和精力的是这份工作,让人感受到酸甜苦辣各种滋味的是这份工作。没错,就是这份工作。
  公司里中高层的管理者大都来自香港的或者会说广东话,粤语的推广也是一件很受关注的事。可以说,这一门语言是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把钥匙。全公司范围有广东话的培训班,定期上课,毕业后继续招收新学员。十楼也有简单的学习活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学习。播音总是很短暂,半分钟就结束了,往往是日常会话或工作用语。这个活动一直都在进行,隔一段时间就有比赛,各个经理都会为参赛者打分。第一次我和Even一起参加了,模拟一个关于周末去杭州玩的对话。她对这个似乎并不热心,很有赶鸭子上架的意味;而我的准备也不怎么充分。在现场,想表达一个“你去了什么地方”的意思,我居然把“雷去了嘛也得方”说成了“雷去了呀嘛得方”,贻笑大方之家。后来没能得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了。获胜的那一组表演的是情景剧,衔接紧密,说得也很连贯,得奖当然是名至实归。第二次比赛是自己说了一段话,感觉好了很多,不过还是空手而归。学习广东话可以作为一个兴趣,在休息的时候学几句。如果肯练习,一定会有很多长进的。
  每个月十楼都会组织一次小聚会,给所在星座的同事集体过生日。双鱼座的同事庆祝生日那天,广播里送上了任贤齐的《我是一只鱼》。对习惯了轻声细语的我们,那声音简直是震耳欲聋,轰然作响。整个楼层都活跃了起来,大家都停下手上的活计来享受这首歌。在平时,ORTT的工作节奏总是很紧张的,而这时候有了狂欢的理由。Annie在电话里高声说:“太大了,太大了!”可广播掩盖了她的声音。只用一会会儿的功夫,歌曲就结束了,大家继续工作。这一切就像石块投进无波无澜的湖里,荡起了浪花和涟漪,然后又恢复了平静。后来,他们吃到了蛋糕和汉堡,还领到CD作为礼物。
  隔一段时间,公司就会组织一次Floor Talk,向大家宣布一些消息,介绍新同事,或者传达集团公司的最新精神。Annie在ORTT走一圈,手上打着响巴儿,对大家说:“Log Off,Log Off.ORTT同事都Log Off,到这边集合。”Floor Talk从来都不用事先通知的,只要SO一句话,大家在两分钟之内就可以离开电脑台,到开会的地方去。SPC有阔大的工作区域,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承受一次短会。前边有无线话筒,后面里三层外三成站着各位同事。Terasa从来都是黑衣和长裙的打扮,她带给大家的也总是好消息。她说,有两位同事获得了来自客户的奖励,我们为她们鼓掌祝贺。大家都是做客户服务的,做得好是自然而然的,能得到客户特别认可确实不容易;如今的客户多么挑剔呀。她说什么什么部门开局良好,什么什么部门形势大好,那也真的是开局良好,形势大好。现在不是大炼钢铁的年代了,说话不用水分;领导说好(尽管她没有领导的架势,特别平易近人),一定是很可高兴的事。Terence给我们介绍CHATS部门新来的经理Josaph,并请他上前说几句话。Josaph就走上前去了,自我介绍说:“我来上海才五天,对这一切还不熟悉,请大家多关照。我先介绍一下我的Background:90年代我在加拿大读书,后来在美国一家银行……”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来到上海落地就是经理。Candis说:“你也不看看人家什么背景。有本事也出去镀镀金。”他不一样,要么是他付出了特别的努力,要么是他抓住了好机会,或者兼而有之。看一看确实很值得羡慕的,不过也止于这样了。他和我有什么关系?他弹他的曲,我唱我的调;他走他的路,我过我的桥。经理是个好职位,是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资质?还是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这个世界的所有:归于上帝的归上帝,归于凯撒的归凯撒。不用眼馋人家璞玉浑金,还是把自己跟前的粗石雕琢好吧。每个人都是石匠,塑造未来的钢钎和铁锤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上。于我,这块石头就是在汇丰的工作,如果努力打磨,可以雕成雄壮的狮子;如果马马虎虎,只能得到委琐的蛤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