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4人入选西泠研讨︱获奖占25%堪为印学重镇
文/若斋
据西泠印社讯,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终评会10月31日在杭州举行,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4篇,共有38篇论文入编《论文集》。观察发现,上海有4位作者入选,其中2人获奖。 张伟然撰《从黄永年先生的篆刻看当代学人印》获一等奖,张伟然也由此成为西泠印社社员,系此次两位以论文入社的作者之一。张学津撰《文革结束初期海上印坛复苏状况刍议(1977-1983)》获三等奖,孔品屏撰《边款创作的当代特质》、张炜羽撰《从文史馆的创建看海上印人的生活与艺术》入选。 从获奖比例看,出自上海作者的论文占获奖总数25%,入选总数则逾10%,上海不失为全国印学研究的重镇。 从作者任职单位来看,张伟然来自复旦大学,张炜羽、张学津来自韩天衡美术馆,孔品屏来自上海博物馆。文博单位与高校成为印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根据38篇论文标题初步判断,边款、肖形印、篆刻批评、篆刻教育、来楚生、钱君匋等主题成为当代篆刻研究热点,各有2篇或以上论文入选。此外,篆刻残破、篆刻草意、细朱文、主题创作、岭南篆刻、渡海印人、《印林》杂志等篆刻现象也受到研究者关注。 观察发现,此次研讨会中成为研究对象的印人包括黄永年、马衡、傅抱石、马士达、邓尔雅、费新我、周康元、余任天、徐无闻等,皆已故去,最近的是马士达2012年去世。不难看出,在严肃的学术研讨会中,哪怕是以"当代篆刻"为主题,西泠印社也拒绝接受研究在世篆刻家的论文,倡导"不研究在世者"的学术导向。 据了解,西泠印社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底在杭州举行,《论文集》将于会前出版。
2015-11-03
入选论文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