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篆刻观察"盘点2015上海篆刻之四︱露锋芒的吴子建
( 微信版,艺术资讯,艺术观察
)
文/若斋
吴子建在当代印坛享有盛名,行止却收敛谨慎,性情沉潜不彰。2014年及以前,他参加的艺术活动非常稀少,人们主要通过1988年出版的《吴子建印集》了解他的篆刻艺术。至今海上篆刻界流传不绝的话题,是他历年为谢稚柳所刻113方印章入藏美国华盛顿费利尔艺术馆。这批作品不时现诸网络,甚至变得神乎其神,颇有"出口转内销"的意味。
在撰写吴子建艺术年表过程中,若斋初步整理了他的艺术活动。截至2014年,吴子建公开出版的印谱只有《吴子建印集》一种,原拓印谱有1966年的《四朋印谱》和2014年的《印象--吴子建刻石》。参加过的重要展览有三次,分别为1987年在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画廊举行的"书与刻"展览,1990年上海朵云轩主办的当代中年著名篆刻家作品展,以及"叩刀问石"2012年上海篆刻邀请展。这固然有资料收集不全的因素,然而他韬光养晦、轻易不抛头露面也是不争的事实。
就是否拥有官方资源而言,历史上的艺术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在体制之内,例如吴大澂曾为地方长官、军事大员,与上层人士往来密切,为访求碑拓、传播书法提供了极大便利;一种在体制之外,例如傅山在明亡后作为遗民拒不仕清,也以其学问、医术等具备相当大的影响力。(美术史家白谦慎对二人有深入研究。)吴子建游离于西泠、书协、画院等官方背景团体之外,大隐于市,凭借过硬的创作实力赢得同道认可,印名昭彰;不过深居简出也为人们认识他的篆刻增加了难度。
2015年,蓄锐已久的吴子建显露锋芒,带来新的气象。他参加了海上印社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篆刻创作活动,全年得到一系列展示,包括2月在嘉定古猗园、3月刻石进入中山公园、12月在朵云轩美术馆等,并于9月出版《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收入100多件篆刻的《印象--吴子建刻石》8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一年之内出两种印谱,打破《吴子建印集》后延续27年的沉寂局面。此外,钤拓本《吴子建印聚》也问世。
艺术家创作出作品,只有被读者观众接受以后,才算真正完成,作品用不同的形式进入公众视野,才会有发挥效应的更大可能。吴子建2015年的“锋芒”是相对他艺术生涯的总体低调而言的,公共活动总量实际仍然非常少。或许这是他走出书斋的开始,随着他虚龄进入七十岁,将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作品和惊喜。
【吴子建公开艺术活动不多,资料稀少,撰写艺术年表非常困难,特别是他在香港、美国期间的活动基本付之阙如,目前年表总共仅9200字。欢迎广大印友提供素材或线索,加以补充完善。】
吴子建2015年部分艺术活动
西槐 撰
2月1日,海上印社主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篆刻创作观摩展在嘉定古猗园举行,吴子建作品参展。
3月2日,郁俊在微博及微信刊文《古道照颜色》,谈及新年与吴子建茶叙,其印谱以收入新印为主,与旧印相比,"手段似更流利俭省"。
3月25日上午,海上金石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石篆刻景观石落成揭幕仪式在中山公园举行,吴子建作品"富强"在该公园刻石展示。
5月12日,凤凰网读书频道刊登《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作者之一陈晓勤撰《我与"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的缘分》,谈及吴子建对宋淇的评价:"据宋淇的友人吴子建回忆,'宋淇看着很严肃,不爱笑,但他讲的东西很有趣,会逗得旁人发笑。偏偏自己不笑。'"
6月13日,《美术报》刊登首席记者蔡树农撰《长袖善舞韩天衡》,谈及吴子建篆刻:"除了草篆篆刻,韩天衡的鸟虫篆篆刻同样收获鲜花与掌声。当代,唯一可以向韩天衡鸟虫篆篆刻叫板的是吴子建。吴子建的鸟虫篆篆刻更加偏于古意、冷逸,像隐士打禅,高山仰止。"
是月(五月),为《吴子建印聚》题词:"吴子建习作,壮暮堂印留。卅年前呈鱼饮主人,子建又记。乙未五月。"
7月29日,观看东京中央拍卖上海预展。
8月,何作如编《印象--吴子建刻石》(上下卷)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收入吴子建近年所刻逾百件,定价2850元。
9月,管凌编《吴子建篆刻价值观印谱》由重庆出版社出版,收入吴子建篆刻12件,定价200元。书前登吴子建自题书名、黑白近照,每方印用12个页面展现,包括放大石章、标题页、印面原石放大、等大印蜕、整页放大印蜕、等大边款拓片、整页放大边款拓片、等大印面拓片、放大印蜕、印蜕中的鸟虫结构等。
12月28日,《新民晚报》刊登吴子建篆刻"民主"。
12月30日下午2时,"积墨耕石一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篆刻书法创作暨海上印社作品年展"在朵云轩美术馆开幕,吴子建作品参展。
2016-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