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篆刻观察"盘点2015上海篆刻之一︱大手笔的韩天衡

( 微信版艺术资讯艺术观察

 

文/若斋


  1月6日,《书法报》公布2015年度书法"风云榜"评比结果,"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周年作品展"获得"书法展览奖"提名个展,再一次证明了韩天衡在全国书法篆刻界的非凡影响力。对韩天衡来说,2015年是大收获的一年,他在展览、研讨、纳徒、媒体展示等方面都有大手笔,综合艺术实力在上海无出其右。
  "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周年作品展"个展先后举办4次,规模极一时之盛。展览于2015年6月5日亮相浙江省美术馆,在西泠印社、中国美术学院家门口摆起擂台,为上海书法篆刻挣得脸面。7月3日,展览移师武汉湖北美术馆举办;10月1日,同名展览移师韩天衡曾工作过的上海中国画院。10月15日,"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周年作品展"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可谓全年庆祝活动的最高潮。在"不逾矩不"之外,"追踵缶翁--韩天衡书画印浦东展"在吴昌硕纪念馆举办,采用全新展品,体现了韩天衡的厚实"家底"。
  与个人作品展同时进行的,还有"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一天半研讨,两大本文集,把韩天衡的艺术功绩以白纸黑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成为传之后世的文献资料。当代艺术家曾举办研讨会者并不少见,然而留下如此厚重成果者实属凤毛麟角。
  2015年也是韩天衡展示门徒实力的一年。"百乐雅集--韩天衡师生第十届书画印展"先后在杭州和上海举办,后一次展览参展艺术家有220多人,不仅为历次"百乐雅集"之最,也堪为近年上海书法篆刻界规模最大的同门展览。据展览现场资料介绍,韩天衡现有弟子超过300人。
  韩天衡近年在纳徒方面用心甚笃,不断招收弟子,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纳徒不下22人,2015年收徒至少24人,包括6月13日收2人,7月1日在武汉收9人,8月28日在泰安收5人,11月18日收1人,12月5日收5人,12月26日手2人。当然,大规模收徒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艺术传承,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一系列的展览研讨活动举办的同时,韩天衡频频在媒体亮相,可谓艺术明星。9月9日,《人民日报》在文化版头条刊登《韩天衡:贯通书画印 遨游天地间》,官方主流媒体给予高度赞扬。11月20日,《上海书协通讯》刊登韩天衡《我有那么好吗?》,是他在"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对他近年篆刻创作研究活动作了总结。此外,《香港书法》《红蔓》《中国篆刻家》《文化生活报》《艺术中国》《书法导报》《美术报》《大公报》《文汇报》、广州电视台等皆对韩天衡作报道。至于韩天衡在《西泠艺丛》《新民晚报》等媒体发表论文或散文,更是难以计数。
  有规模盛大的个人展览、学术研讨会、同门展览、媒体报道,韩天衡进一步确立了当代海上书法篆刻第一人的地位。在单项方面超过他已属困难,总体艺术实力则是韩天衡稳坐第一把交椅。一位艺术家曾说:"不管是否喜欢韩天衡作品,上海的篆刻家们应该感谢他,因为韩天衡提升了当代篆刻的整体地位。有他40万一方印的市场行情在撑着,篆刻家们获得了更多让篆刻走向市场、由艺术改善个人生活条件的可能。"这是很有道理的。
  身在高处的人有更多机会享用鲜花和掌声,也可能遭遇高处不胜寒的落寞,乃至陷入头脑发热而无人提醒的尴尬。把《五百年来一天衡》收入论文汇编并放在首篇,这合适吗?把一次极为重要的展览取名为"不逾矩不",三百弟子有没有人指出其中的语法问题?这种"副词+动宾短语+副词"的结构实在别扭。类似的表述不妨用“不越界不”、"常越界常"或"很守成很"试试看,脑子里不跳出"画蛇添足"这个词才怪。孙洵先生在研讨会中以疑问语气读作"不逾矩否",多少算一种能把话说圆的读法。可惜,这么做的人太少了。
  韩天衡是上海书法篆刻的一面大旗,他的举动言行受到大家关注,引领着时代的艺术风潮。我们期待,"不逾矩"之后的韩天衡取得更大的艺术成就。
 

      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