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深切怀念张用博先生︱告别仪式2月16日举行
文/ 篆刻观察工作室
上海书法篆刻家张用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2月8日7时30分在上海东方医院南院去世,享年83岁。 张用博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在上海市宝兴殡仪馆(西宝兴路833号)普园厅举行。
张用博1933年12月27日出生于江苏沭阳,字尚犀,别署江南游子、抱香居士、尚犀书屋、抱香居、三秋树斋。幼时受父亲影响,爱好金石书画。曾随单晓天、乔木学习书画印,后成为来楚生入室弟子。张用博一生历经军人、医生、艺术家等身份变换,戎马疆场建功立业,救死扶伤惠泽病人,在书法篆刻创作研究领域成绩卓著。 张用博曾在国民党机关内任文书,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他在南翔参军。次年,作为志愿军第26军医务兵进入朝鲜。由于受伤员传染,患斑疹伤寒,回国到哈尔滨疗养,身体康复后第二次前往朝鲜战场。从部队复员后,张用博先后在上海商业局食品公司、职工医院工作,1958年进入商业局职工医院江西路门诊部,在此工作直到1985年离休。后来他的人事关系转往黄浦区中心医院。 1964年,张用博与患者来楚生相识,成为其弟子,学习书法、绘画、篆刻,由此走上一条全新的艺术道路。他见证乃至参与了来楚生晚年的艺术变法,自身创作获得教导和滋养,这11年的相处也化作他日后开展学术研究的丰厚资源。张用博矢志传承弘扬来楚生艺术,成为来派正脉和当代书法篆刻史上的大家。 张用博书法五体皆能,素养深厚。他对来楚生书法进得深出得远,楷书广涉欧、虞、褚、颜、柳、赵,草书融合怀素、黄道周、张瑞图书风,博采众长,化诸家为己用。在篆刻方面,张用博走粗犷放纵一路,汲取汉印法乳,追摹来氏精神,印面谨严而富于变化,诗书画印"四艺合璧"显出独创性。他的论文《印章章法揭秘--九宫八卦五行图的设计与应用》揭示出八卦图形与篆刻章法之间的联系,成为指导篆刻创作与鉴赏的有力工具。 在来楚生研究方面,张用博付出持久努力,促成了来派篆刻的显形。针对部分人评价来楚生篆刻是"野路子"的状况,张用博80年代撰写《略谈来楚生篆刻艺术的章法》等论文,为恩师正名,随后推出《来楚生篆刻艺术》,为新时期第一本以单个印人为研究对象的印学专著,被翻译为日文出版发行。2004年,张用博出版《来楚生篆刻述真》,使用800多张篆刻图片,并附个人年表,百科全书式地展示来楚生篆刻的内涵精神,堪为来楚生篆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此外,张用博在梳理汉印的类型特点、研究邓散木的篆刻艺术等领域也取得丰硕成果,发表论文《汉印风格浅析》、《散木先生二三事》并出版专著《散木印艺》等,得到学界嘉许。 2012年9月30日至10月3日,"张用博从艺50周年书法篆刻展"在上海图书馆举办,展出张用博书法、篆刻和绘画作品220多件,作品集《尚犀书刻》及手打印谱《张用博印选》同期面世。展览由上海市文联指导,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西泠印社、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全面总结回顾张用博半个世纪的艺术历程与成就,产生积极社会反响。 其时,张用博先生身体已有不适,经检查系罹患间质性肺炎,引起泌尿、心脏、皮肤、肌肉、关节等功能下降。他怀着乐观向上的心态与疾病抗争,未曾停止书法与篆刻的创作研习,2014年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篆刻创作公益活动创作"诚信"、"友善"两件篆刻,参加展览并在大宁灵石公园刻石展示。然而病魔肆虐,他的身体每况愈下。2016年2月8日7时30分,张用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东方医院南院去世,享年83岁。 张用博先生平易近人,乐教弟子,热心公益,在书法篆刻界享有崇高声誉。他身前系西泠印社社员、海上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书画研究院浦东分院院长、沭阳篆刻艺术研究会艺术导师、浦东政协之友书画社社长、浦东新区书画研究会创会会长,去世前担任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文化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现代水墨书画院顾问、上海浦东篆刻创作研究会顾问。他将生命融入艺术之中,高风亮节为艺林所推重。
张用博先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2016-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