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釜山书法展概览︱长者为何在红书法前驻足?
( 微信版,艺术资讯,艺术观察
)
文/若斋
11月14日至18日,"上海-釜山书法艺术交流展"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展出中韩双方各50件书法篆刻作品。童衍方、刘一闻、徐庆华、孙慰祖、潘善助等书法以及吴天祥、张铭等篆刻参展。
这是一次送到家门口的跨国展览,笔者前往一探究竟。正当拍摄篆刻展柜时,几位长者观众在一幅红书法前比划讨论,引起笔者注意。背着旅行包、戴着厚眼镜的长者说:"这幅有气势。"他走上前去看铭牌,自言自语道:"是书协副主席。"随即去看旁边一幅草书,说:"这幅写得就认真一点。也是书协副主席的。"
"红书法"是徐庆华草书杜甫诗《春夜喜雨》,不远处的草书则为丁申阳作品。戴眼镜的长者回到红书法前,继续说:"草书的最高境界是狂草,一定要流畅、奔放才好看。这件作品放得开,很精彩。"旁边两位老先生点头称是。这位长者意犹未尽地说:"如果两幅作品里让我买一幅,我买这一件(红的)。"
笔者感觉到这是一位懂行的人,于是上前打招呼。问询得知,戴眼镜的长者名叫宋建平,来自浙江嘉兴,从事现代书法。他的话是不涉功利者的肺腑之言,饶有意味,所以值得记录。
参展书法有不少出于海上名家之手,为何徐庆华作品引起长者驻足观看品评?笔者认为,除了红底色、尺幅大的形式因素,更重要的原因是徐庆华写出了草书的气势,在作品里融合了张扬的性情。在国际友人交流展上,这可谓挣脸面的出彩之作。
在篆刻方面,共展出5件上海作品和3件釜山作品,皆以原石、原拓在展柜陈列,并放大印拓、印面张悬展示。其中吴天祥的"浩然之气"印面巨大,边长不下10厘米,边款有数百字之多,其严密的布局、果敢的走刀营造出大无畏的气概。张铭参展作品为鸟虫篆"读书为乐"。
韩国方面展出的作品中,前两件有古玺的风貌,切刀意味明显;第三件则为朱白文合体印,结构带着些机巧,近观其运刀,可以感受到冲刀的质感。此外,三件作品皆为平头素章,看起来并非名石佳石,或许体现了彼地的审美倾向。
2015-11-18

展厅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