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创新不是万能的筐 ( 返回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创新”成了时髦的词语,大家都爱拿创新说事儿,将之当作教育的目标和追求。创新与创业常常被摆在一起,似乎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创业必然创新,创新通向创业。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一段时间以来,唐骏“学历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诛伐者有之,力挺者有之,内中折射出不少引人深思的问题:成功意味着一切吗?创新的边界在哪里?唐骏有过多次创业经历,透过这道 奇特的“门”,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冷思考。 唐骏曾在某高校主讲“创新与创业大讲堂”,笔者躬逢其盛,听到了他的创业故事。初到美国时,唐骏成立了一家近乎空壳的中介公司,把中国的演员带到美国进行巡回演出,姜昆、宋祖英、蔡国庆等都是他的合作对象。不用尖端科技,只凭“点子”和“路子”就 玩得转。距离演出还剩21天的时候,糟糕的消息传来——演员们签证被拒绝了。眼看上万张票已经预售,唐骏没了退路,中止演出意味着他会被人告得倾家荡产。他紧急给加州的58位议员写电子邮件,以“美国儿童希望看中国的演出、不能阻断文化交流”为说辞,通过议员向驻华使馆施加压力。最终,演员们通过了签证,在美国的巡回演出取得了成功。唐骏的体会是,技术含量低不等于没有商业价值,“皮包公司”也可以做大事情,关键在于要比别人多向前走一小步。 从唐骏这个创业故事看去,创新并非高深莫测,重要的是找准症结,挠到痒处。如果当初演出搞砸,唐骏一定会引来胆大妄为、不知轻重等批评,成为反面教材;但是他最终做成了,事后可以自豪地讲给年轻人听,成为正面的创新案例。借助议员的第三方力量,打着文化交流的旗号从事商业活动,这些都算得“奇招”,但因为不违背法律法规,也不会给民众带来什么坏处,所以都还说得过去。在“学历门”事件中,唐骏的招数则有点过火了,人们说他有意用“加州理工大学博士”的 头衔混淆视听,实际得到的西太平洋大学博士学位也来路不正,有买卖文凭之嫌。如果说打造自身外在形象也是唐骏的“创新”举动,那么这种创新经不起推敲,与正直诚信的原则 背道而驰。当“创新”成了弄虚作假、不择手段、目的至上,难免变得泛滥乃至庸俗,走向反面。 创新不是万能的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创新要有所坚守,有所敬畏。在很多时候,创业者和他所创立的公司的品格是一致的,如遵循社会道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突破这些界限时,很容易引 发个人与企业发展的危机,哪怕暂未被发现,也像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发的炸弹。创业是一条艰难的路,创业者要在诸多抉择甚至冒险中分辨优劣善恶,不仅需要科技探索和商业发展模式上的灵敏嗅觉,还需要诚信、正直、有担当的人生大智慧。唐骏早年的成功经历和“学历门”的尴尬处境值得引起年轻创业者思考。至于以创新为名突破法律底线,更是万万不可,某80后创业者通过组织色情聊天为高科技网站谋利,把 歪门邪道也当成创新,结果锒铛入狱,还被处以罚金,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2010-7-18
(链接:唐骏开讲2009年度创新与创业大讲堂)
2009年3月25日,唐骏为大学生主讲“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图/武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