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我校举行建校110周年庆典晚会

 

( 网络版返回  )

 
  
  烟花璀璨,高朋满座,2006年4月8日晚7点,“思源。致远––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10周年庆典晚会”在闵行校区菁菁堂隆重举行。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现场直播了晚会盛况,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友人,都通过电视银幕看到了这场盛大的晚会。
                 
  庆典晚会紧紧围绕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多角度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交大在实业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展示交通大学110年来优良的爱国传统和杰出的民族创新精神。
                 
                 
  
        明星云集  师生参与
                 
  晚会由朱军、陈蓉、曹可凡、秋林共同主持。著名歌手宋祖英、廖昌永、李宗盛、宋波,著名配音演员陈醇、乔榛、丁建华等各展风采。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东方青春舞蹈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双拥舞蹈团等单位参与演出。晚会由曾经导演过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2006“上海合作组织”主题文艺晚会的鲁国良担任总导演。
                 
  本次晚会有80%以上的节目由师生参与演出,节目内容以原创性为主,充分突出交大特色。交大学生交响乐团、交大学生管乐队、交大教授合唱团、交大学生合唱团、交大舞蹈团、交大学生话剧团、交大附中、交大子弟小学等师生文艺团体纷纷登台献艺。交大学生交响乐团曾多次获得国际音乐大奖,其他团体也曾多次在国内外的比赛中获奖,显示出了交大浓郁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部分校友也登台参与演出和接受采访,菁菁堂呈现出一派老中青师生同乐,科技、社会和文艺各界明星交相辉映的盛况。
                 
                 
  
        精彩纷呈  激荡人心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思源湖畔燃放起绚烂的焰火,点燃了师生校友们内心的澎湃激情。嘉宾们通过一条铺着红地毯的迎宾通道缓步走向菁菁堂,交大管乐队、彩旗队、花环队和110名交大子弟小学组成的鲜花队夹道欢迎。礼花在绽放,镁光灯在闪耀,人群在欢呼,菁菁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晚会在大型交响乐《节日序曲》中拉开序幕。随后,著名配音演员乔榛、丁建华带领数十名交大本科生和研究生一起朗诵《我们的骄傲》,爱国爱校之情溢满全场,台下报以十多次热烈的掌声。朱军和蔡元培先生的女儿进行了感人的对话,深情回忆了蔡先生在交大前身南洋公学任特班班主任时的不凡经历。朱军还采访了为世界环保公益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并被麻省理工学院以她的名字为行星命名的交大学生吕亚佳。
                 
  医学院校友曹可凡采访了成功实施首例体外心脏移植手术的张涤生院士及患者吴青。十年以前,张院士为心脏长在胸腔外的吴青进行手术,让她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张院士是我校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原院长,虽然已是九十高龄,依然精神爽朗、步态稳健。吴青把他当作自己的爷爷,她说:“等到爷爷110岁的时候,我也要为他办一场像今天这样的生日晚会。”朴实而深情的话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著名艺人李宗盛《真心英雄》的歌声当中,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交大优秀校友形象在大屏幕上一一浮现,展示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交通大学培养的一批又一批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栋梁之材的风采。随后,一幕以交大最优秀的校友之一钱学森的真实事迹为蓝本的短剧生动地再现了“两弹一星”功臣们的杰出事迹。
                 
  来自祖国各地的校友身穿书写“上海”、“西安”、“台湾新竹”、“北京”、“成都”以及“交大美洲校友会”等字样的T恤衫,手捧海内外各地的泥土逐一登场,饱含深情地将泥土倒在舞台中央升起的小树周围。校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谢绳武将黄浦江水浇给树苗,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泥土融为一体,呈现了隆重而动人的场面。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一曲《海纳百川》唱出了交大的喜悦,也唱出了交大的骄傲。晚会在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深情演唱的《好日子》里达到了最高潮,因为,“今天是个好日子!”
                 
  晚会主会场菁菁堂只能容纳两千名观众,我校在光明体育场开设了分会场,并通过校园网进行视频直播。
                 
                 
  
        场内场外  佳评如潮
                 
  整场晚会内容精彩,高潮叠起,受到了广大师生校友的热烈欢迎。在场内,记者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很灵的!”“很感动!”他们都为见证了交大这个光辉的日子而感到荣幸。我校1964届校友杨依挺先生说 :“真是一流的灯光、一流的布景!比我当初和同学们排练《学习雷锋好榜样》条件强多了,进步可真大!”一位看过电视转播的校友对记者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晚会,它展示了交大奋进的精神,看了感觉很过瘾。
                 
  朱军对介绍蔡元培女儿的那一段印象特别深刻,他说,透过现场的热烈掌声,他真实地感受到了大家对民主意识的深切认同,也感受到了交大的精神风貌。曹可凡说,看到交大在各个领域人才辈出,他非常崇拜;他也很高兴能够和自己敬服的张涤生院士同台对话。廖昌永想借参加晚会的时机寄语交大学子: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争取创造更好的成绩回报国家和母校。
                 
  现场导演李建平对这次晚会感到非常满意。他最深刻的体会是:从领导到学生,交大都给人很质朴的感觉,做节目就像理工科一样严谨;他做过很多大型活动,比较下来,交大学生的排练素质是最高的。负责明星接待的邱敏毅小姐对记者说,交大的这次晚会很气派,体现出了百年老校的厚重感和力量感。
                 
                 
  
        精心准备  力求节约
                 
  为贯彻教育部禁止校庆铺张浪费的有关指示,此次交大校庆晚会筹办资金全部通过社会赞助,得到了上海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赞助。主要嘉宾演员均是友情出演,不向学校收取出场费。一台需投入三百万以上的大型晚会,只用了一百多万就能办成,体现了节约、高效的精神。
                 
  交大子弟小学的小朋友们为演好节目花了很多精力,光是来闵行排练就有三次。短剧《圆梦》是专门为这次晚会排演的。汪琦导演说,晚会的策划从今年1月就已开始,中间经历了很多曲折;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细致的工作,节目才得以顺利演出。
                 
  后勤集团保障处和相关单位组成了十二人小分队,把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晚会期间的用电。为了防止突发的断电,他们还从从沪西供电局租了320千伏发电车,停在菁菁堂外边随时待命。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出动了两辆转播车,把全方位、高质量的电视画面传送到千家万户。


                 
  本次活动历时两小时,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主办,文广集团大型活动部、上海交通大学110周年校庆办公室承办,上海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协办。
   
 

    (编辑:郑茂。摄影:武新民。发表于2006年4月10日《上海交大报》、2006年第1期《思源》杂志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教材引用作为庆典类案例,详情见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