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他为阅读鼓与呼 ——读张圣华《触摸教育》 ( 返回 )
从高中语文老师到中国教育报编委,二十多年来,张圣华与教育相伴成长。《触摸教育》是他多年思考的积累,话题有老有新,笔调或重或轻,多种风格体裁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带来飞扬多变的阅读体验。全书以他对教育的探索为基调,重头的内容则在于他对读书出版的深入关注,启发心智,耐得回味。 基层教育工作者在读些什么,该读些什么?张圣华提出了一个被长久遮蔽却至关重要的问题。他发起全国城市教师阅读状况大型调查,发现情况很不容乐观。一套《陶行知文集》唱独角戏,总共只有几千套在市面流通,淹没在海量的教辅图书中。教师专业素养图书品种少,层次低,让广大教师接近专业图书的外部环境非常糟糕,久而久之,他们也缺少了主动阅读的意愿。多种因素交错纠缠,互成因果,制约着教育层次的提高。 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项创举,然而张圣华不满足于此。他以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为阵地,推动阅读风气的形成,把脉脉书香传递给各级教育从业人员。几多辗转约稿,几多亲自披挂上阵,《读书周刊》不断成长壮大。他担任主编六个年头,又经后继者们的耕耘付出,如今周刊已成为中国教育报的重要板块,内容厚实,荦荦大端。借助报纸庞大细密的发行网络,有多少人受此影响而捧卷研思,则定是难以计数的了。 在张圣华的心目中,阅读相关专业素养图书是教师们提高自身素养、保持旺盛活力的源头活水。他呼吁“陶行知归来”,让教育工作者感受这位教育大家的丰沛学识的润泽。不管是和颜悦色的劝告,还是声嘶力竭的呼吁,都显现了他关爱教育的赤诚之心。他说,一位教师如果对经典教育理论著作不了解、对新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不了解,那就可以考虑从事别的职业了。乍听上去难以理喻,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不及格的教师将为数甚众;然而这未必是张圣华故作惊人之语,他带着极大的善意为增进教师素养擂鼓呐喊,爱之深而责之切。 以推动教师群体的阅读为立足点,张圣华把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落到了实处。此外,他不仅连连为指导中小学生的阅读贡献智慧,而且把触角延伸到上游,在教师用书出版领域大显身手。他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传布前辈教育家的思想风采;他还主编了《大师背影书系》和《教育寻根丛书》,各具其美,成为建筑现代教育大厦的厚重基石。从张圣华对丛书主编、出版社负责人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对教育出版的独到理解和拳拳挚爱之心。 合上《触摸教育》才发现,封面上四个字略凸出来,原来是可触可感的。这同样体现了全书的特点。张圣华在教育的辽远天地间跋涉求索,不断将浸润着自身性情的思考形诸文字,具体而微,生动鲜活。书尾附录几则随笔未必合例,念故乡思亲人的演绎中却见得作者重情善感的特点,别是一抹温柔的亮色。
2010-3-16,北京
(发表于2010年3月29日《上海交大报》第四版 ,署名若何。责任编辑:杜欣)
《触摸教育》书影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