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师范大学推出集刊《非遗传承研究》
( 网络版,返回
)
中国教育报—中教之声讯(记者
董少校)“当前中小学非遗教育存在一种不正常现象是,郊区学校、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普通学校积极性高,而国际学校、双语学校以及示范性学校不太热心,有必要加大非遗进校园的力度,并将非遗教育同非遗研究结合起来,传承非遗,发挥非遗的育人功能。”上海师范大学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教授说。
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前夕,《非遗传承研究》集刊首发式6月6日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该集刊由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前身为上海师范大学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非遗传承研究》,已于2016年至2018年出版12期。集刊出版经费来自于增爱公益基金会、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上海教育出版社等。
《非遗传承研究》集刊主要栏目有法律法规、调查与报告、理论研究、非遗学人、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非遗进校园、非遗企业家、史料与掌故等,不仅立足学术研究,尤其注重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促进非遗领域的人才培养、项目推广、经验分享等。该刊已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签约,全文收录。
作为《非遗传承研究》主编,陆建非表示,该集刊将以“搭建平台、守望非遗、传承文脉、共享成果”为宗旨,致力于反映上海及周边地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现状,跟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关注和研究其生命力表征和指数,联合大中小学及社会力量探索非遗传承的机制、路径、载体、方法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体验与传习。
(发表于2019年6月10日“中教之声”客户端。责任编辑:
欧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