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古井里的温情
——读《往事并不如烟》
提起“反右”,以往我脑子里只有两个空洞的字眼,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说不出它在社会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历史教科书上讲的早就忘记了,老师、同学都很少讨论,也难怪。偶然读到章诒和女士的《往事并不如烟》,我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感到羞愧,心头有种被什么东西击中的感觉,很痛,很震撼。借助这条由文字拧成的绳索,我得以进入历史的古井深处,探究几十年前的那段曲折岁月。
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反右运动像一场闹剧,可它真的发生了:你整我,我整你;我不整人家,人家就会整我;你整了别人,还是逃脱不了被别人整的命运……于是乎,人和兽的界限变得模糊,奸伪和忠良一样义正词严,邪恶以正义的面目畅行无阻。在这过程中,有的人步步高升、大红大紫,有的人遭踩挨踏、猪狗不如;而当初,他们是在同一个战壕里并肩抗敌的战友,是晤言一室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恰恰是平时关系最亲密的同僚、秘书、司机,因为知根知底,扬起拳脚便招招见力,不用几个轮回就能置人于死地。至于因为被划右派而导致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那更是叫人唏嘘不已。
书中的好几位主人公被打成右派,有的还蹲了班房,不过一点也看不出他们有多么凶、多么恶,相反还非常可爱。张伯驹慷慨把八件稀世藏品捐给了国家,对于中国戏曲艺术他却宁愿保守,甚至保守到顽固的程度,不惜以此获罪。章诒和一语道出了此中的玄机:他的保守和顽固完全出于对戏曲艺术的高度维护和深度痴迷,这和他捐献国宝的举动在精神上是一脉相承的。戴着右派帽子的聂绀弩如同孤云野鹤,对朋友带来的政策松动的消息不屑一顾。指望他对“摘帽”感恩戴德?没门儿。他们站得住,因为心里有所坚持,哪怕身在最痛苦最卑微的处境,他们的精神依然高贵。这正是应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那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
历史的古井不是想象中的幽暗冰冷,近而观之,你甚至能从平静的水面里看到点点涟漪,感受到来自人间的丝丝温暖。章诒和的书是一根绳索,把历史和现实串在一起。不能说这里呈现的就是历史的真实模样,但至少,她提供了一种视角,让那段历史成为世人思考的起点。人生的路从来都是坎坷不平的。面对荣誉、地位、权力、钱财,面对背叛、欺骗、拒绝、中伤,你会作何选择?章诒和通过记叙那些人物的故事,给出了正面的或者反面的参考答案。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章诒和内外交困,回忆是生活的全部;结束十年牢狱而被无罪释放后,写作成了她安身立命的根本。她的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部朴素而厚重的大书,字字是血,让读者肝肠寸断。对于父亲章伯钧死而未得平反的现实,章诒和看得很重,却说得很淡。比如书中这样写:“几十年的光阴似云烟一般飘散而去。父亲和罗隆基终于以未获改正的右派身份,被历史记载。”含蓄的笔触维系着浓郁的感情,她越是隐忍在心、含而不露,向世人传递的力量越是强烈、持久。
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老布自杀了,因为他在监狱呆了几十年,已完全被体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再也不能适应外面的自由生活。说来,社会何尝不是一座大监狱呢?人们对很多事情感到理所当然,没有意愿也没有机会去了解事情背后还发生过什么。章诒和的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尝试。她娓娓告诉读者:历史里包含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它不是领袖呼招的样子,不是教科书记述的样子,不是报纸宣传的样子,也不是中央文件规定的样子。《往事并不如烟》是打开章诒和的心扉的一把钥匙,借助它的引导,读者可以一步一步走近她,走近历史,感受往昔岁月的热度和温情。
面对这样一口深邃而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古井,除了静观、默叹,你还能说什么呢?
2007.11.20 **星号说明
《往事并不如烟》书影
相关链接:在线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