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小院一日情韵多 ——读刘心武《钟鼓楼》 ( 返回 )
钟鼓奏鸣,传音报时,寒来暑往,朝朝暮暮。小说《钟鼓楼》讲述了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钟鼓楼周围的人们浮浮沉沉,或是不由自主被裹挟着,或是艰难地奔走腾跃,经历着时代的风雨变迁。刘心武瞄准四合院的一天,从京城一隅的水滴里折射出芸芸众生的日常色彩。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小院里的人情送往成为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断片,紧凑,清晰,真实。由这个网结扩散开去,生活的悲欢离合、爱恨忧喜俱收眼底,后世的读者在阅读中穿越时空的隧道,触阅公元1982年的京城情韵。 那是改革开放之风乍然吹起的时候,体制的坚冰渐渐融化了,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来到人们身边。单靠原有的生活经验似乎不足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同在一个院里,各家人们的职业、习俗、性格、梦想也各不相同,多棱镜般映现着生活的不同侧面;两代人之间,成长历程差别那么大,比对之中见得贫贱与富足、悲惨与荣光。小说的文字里包含着一种将心比心的善意,既入乎其中,感知小院人片时的喜怨情绪,不放过一堵墙、一桌菜的来历与特色,又出乎其外,用大慈大悲的心肠瞰览世相人情,对他们的生命历程给以温情的观照。说来,刘心武如同一位虔诚而富于雄心的画师,巧妙布局,精心勾勒,绘出一幅京城民俗全景图,在细节里呈现出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延宕。 在小说所涵括的疆域内,作家近乎是全知全能的。物质匮乏的年岁里,佳肴美味撩逗着人们的味蕾,刘心武对饭馆菜品娓娓道来,让口腹的需求承托起用心过下去的意义。善良淳朴的薛大娘为儿子的婚事奔前走后,希望用有限的花销把事情做得妥帖体面,喜庆的日子却也会有诸般不如意。妙龄少女张秀藻悄然怀春了,何曾想君郎无意,那么恼人。心怀鬼胎的姚向东又一次伸出了黑手,他的一切念想举止都有渊源所自,行得不轨后也会感到惶恐不安。至于口无遮拦的詹丽颖好心做出尴尬事,大大咧咧的卢宝桑蹭吃耍疯惹人烦,舞台名角澹台智珠为谋事业费心思,年老编辑韩一潭文坛乱象过眼看……钟鼓楼下四合院里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小说无不周旋得当,让人过目难忘。 刘心武用了极大的善意去审视这四合院,不管旧时为人侧目的低下身份还是当前上不了台面的偷盗钻营,都写得那么合情顺理,如与其中人物促膝并肩,心心相印。有两个人格外描绘得灵动盈实:农村来的郭杏儿以一颗赤诚的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不因出身贫寒而失其高洁秉性;下层青年路喜纯心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负重忍辱,以德报怨,个人修养卓然不俗。可以说,两位“小人物”为全书增添了亮色,这里包含着作者直面生活的乐观情怀,也有对人间美德品质的礼赞、坚守与弘扬。 抵挡不住的是时间的流逝。鼓楼在前,红墙黄瓦;钟楼在后,灰墙绿瓦。几百年风吹雨打,多少次改朝换代,钟鼓楼承受着。小说里叙说的是1982年12月12日这一天的故事,以现实的眼光望去,又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借出差之机,我来到钟鼓楼下,感受皇城的旧情今韵。鼓楼瑰丽辉煌,钟楼古朴壮伟,早春的阳光里,一群白鸽在周围四合院上空盘旋。很难说此时屋檐下有着怎样的生活情态,然而小说《钟鼓楼》给出了一种回答,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2010-3-10~3-12,北京
《钟鼓楼》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