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论坛2014高端论坛聚焦雾霾下的中国与亚洲
专家指出应避免研究中的政治化和功利化倾向
( 网络版,返回
)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少校)“研究者要防止在环境变迁、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政治化倾向,比如政策要求承认全球在变暖、雾霾很严重,否则就得不到研究经费。问题在于,这种前提未必是正确的。”
5月23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上海论坛2014高端论坛上,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说。
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主题为“雾霾笼罩下的中国与亚洲——环境安全及科技、政策的应付”。杨玉良、葛剑雄和秦大河三位学者分别发表演讲,并展开对话研讨。
葛剑雄提出,学者应避免研究中的政治化、功利化倾向,防止被利益所绑架。当今对于雾霾、转基因、PX项目等领域的研究存在“贴标签”现象,比如在研究之前就认定气候在变暖、雾霾很严重、转基因无害,然后加以论证,这种倾向是危险的。葛剑雄说:“如果一位学者拿了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资助,得出的结论完全可能是‘不可行’。这时如果他能坚持自己的学术良心,就可以进行抗争,甚至公开‘不可行’的成果。”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玉良提出,治理雾霾是一个极其综合的问题,需要历史、地理、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各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携手解决。雾霾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比如英国伦敦的雾霾曾经非常厉害,“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应吸取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训,避免和治理雾霾”。
(发表于2014年5月27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