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高校高新材料在第15届中国国际工博会放异彩
( 网络版,返回
)
本网讯(记者 董少校)第1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可折叠电子显示屏、废弃物水热分解技术等一批来自上海高校的高新材料技术将展出,面向海内外客商寻求合作。
电视机可以卷曲之后放在包里?衣服上的个性化服饰可以取代硬邦邦的手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陈险峰教授、陶海华博士团队研发了紫外光臭氧真空型设备,使石墨烯改性,有望让可折叠显示屏成为现实。该技术利用紫外光化学反应,对石墨烯进行清洗和掺杂,提高其导电性能。石墨烯用于电极材料时,由单层或几层碳原子薄膜支撑,将大面积生长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任意柔性材料上,可以随意弯曲,在可折叠显示器中应用。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团队研发出“生物质废弃物水热分解新技术”,可让秸秆、水葫芦等生物质废弃垃圾在水中分解,提取之后变为像石油那样的新型生物质燃料。该技术将水作为介质,成为生物质废弃物进行化学反应的“温床”。研究团队实现了把废弃物定向转化成一系列附加值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而采用膜分离、柱层析等化工工艺,高效地将需要的部分提取出来。
物体表面的污染物,可以在风、雨、雪等外力作用下自动掉落或分解。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周树学教授团队研发出新型自清洁涂料,向现有的超疏水自清洁涂层中加入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纳米粒子,使之同时就具有超疏水性和光催化活性,既可以消除亲水污染物,也可以通过光催化降解油性有机污染物,从而实现涂层的长效自清洁功能。
同济大学讲座教授文学军主持研发“系列医学纳米材料及组织再生修复产品”,包括塑化蛋白纳米涂层医用导管、高仿真三维打印椎间盘、高仿真人造血管、软骨缺损修复、中枢神经修复再生、体外三维细胞培养等,具有良好性能和广泛临床适用性。其中,蛋白涂层抑菌医用导尿管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体外三维细胞培养板将在未来数月内面市。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纳米中心对薄膜太阳电池作出创新性改进,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从67%提高到90%以上。研究团队在电池表面氮化硅薄膜上,制备了由不同折射率和厚度的阶梯折射率宽带复合减反膜,降低电池对光的散射。此外,在太阳电池结构表面引入一层含有特殊纳米粒子的光转换层,将紫外波段太阳光进行吸收转化,从而提高电池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
华东理工大学魏东芝教授团队建立起一个包括近千种酶在内的数据库,从各种酶的基因图谱绘制、细胞表达到发酵罐里的生产,平台技术全套衔接无缝、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应用单位3年新增产值11.7亿元,显示了变高污染、高消耗传统化工为“绿色制造”的巨大前景。
(发表于2013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