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东华大学:当代时尚设计大展聚焦“中国风格”
( 网络版,返回
)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少校 通讯员 徐小雯
邱登梅)4月16日,“中国梦:花好月圆——当代中国风格时尚设计大展”在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举行,聚焦“中国风格”,体现时尚性与学术性。
本次展览由东华大学、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和东华大学服装及艺术设计学院承办。活动邀请张肇达、吴海燕、张志峰、薄涛、祁刚、王玉涛、刘薇、梁子、赵卉洲、楚艳等10位当代中国风格时装设计师参加,每位设计师提供8件中国风格主题作品,配合创作视频、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稿,构成相对完整的从设计思维到作品的中国风格设计展示内容。
参展时装设计师、东华大学兼职教授张肇达说:“中国风格可以归为五个关键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在完满、幸福美好、低调奢华。中国风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炼与升华,寻求中国风格一定要在国际化的视野下,如果纯粹的民族化,一定会有很多东西不合时宜。中国风格的元素有很多,有的很常见,传统符号在运用时不能太直接,一定要经过重新处理,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表现出中国人的儒雅、内敛、丰富的爱心,或者中国女性的含蓄美。”
2013
年中国时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刘薇表示,中国风格是常谈常新的一个话题,作为现代设计,需要有继承、超越、发展的过程。设计师需要找到一个触发点,结合创意的灵感和现代的理念去传达,挖掘一些元素去感染大众。中国设计需要“去符号化”,不能简单地将中国符号运用在中国设计上。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提出,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来自中国的文化因子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风格”蔚然成风,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特别是在关乎大众日常生活的时尚领域,中国风格的产品和概念正在成为某种社会价值的体现。
卞向阳表示,在当代中国,“中国风格”一直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意味着旧日的文化传承,即成为大国风范重要象征的中国服饰礼仪制度在文化层面的延续;另一方面,“中国风格”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消费大众与产业界对当代时尚的中国式创造的期盼,民众期待的不仅是中国服饰传统的文化延续,更加期盼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风格时尚创新,以及这种风格能够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中赢得彰显民族尊严的话语权。
东华大学党委书记朱民表示,当代中国风格时尚设计大展体现了东华大学对中国风格议题研讨的关注,对社会价值取向引领的关切。东华大学重视艺术设计学科建设,将继续支持博物馆举办更多更精彩的活动,集聚社会各方力量弘扬大学先进文化,服务中国纺织产业升级及上海时尚之都的发展。
(发表于2015年4月17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