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云南德昂族乡学校:上海的支援让我们非常受益

( 网络版返回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少校)“我平时住在学校里,每周回家一次,这样就不用每天步行四个小时上下学了。”近日,说起住宿生活,云南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九年制学校八年级(77)班学生李岩锁感到非常满足,他知道,住上宿舍楼有赖于上海的支援帮扶。

  三台山德昂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民族乡。从2006年开始,上海对口扶贫三台山德昂族乡工作,在教研活动、基础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改变了这里的教育面貌,让乡村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校长杨时耀告诉记者,上海帮助该校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投资5万元购买电教设备。上海向学校捐赠图书11000册,投入50万资金用于建设宿舍楼,极大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目前学校有655名学生,超过九成在校住宿,像李岩锁这样远处农村的学生免除了每天来回奔走的辛劳。

  三台山学校的校园里有两棵树,一棵叫智慧树,一棵叫沟通树,是上海志愿者张天萍2006年支教时栽下的,教导同学们努力学习增进智慧,敞开心扉和别人沟通。这两棵树陪伴着同学们的学习成长,已成为校园风景文化的一部分。

  近年来,上海派出两批共3名志愿者在三台山学校支教,分别为张天萍、熊伟和吴婷,不仅带来大量物质资源,还把新的教学理念传递给老师和同学们。支教老师与当地老师一起上课、说课、评课,开展教研活动,调动起老师们革新教学方式的热情。他们还对贫困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搭建起教育扶贫的平台,吸引社会上的爱心资金2万多元,解决了4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

  在2006年之前,三台山学校从未有学生升入普通高中,这一尴尬局面在支教老师到来后的2007年打破,当年升入普高2人,其他学校18人。此后基本每年都有学生升入普高,2013年有6人,教学综合成绩摘掉了全市倒数的帽子。

  “来自上海的支援不仅改变了我们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尤其调动起教师的进取热情,让孩子们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从而增强了认真教学、努力学习的信心,让我们受益无穷。”杨时耀说。

     (发表于2015年2月3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