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贺绿汀精神不仅是“硬骨头精神”

( 返回

 

 


还贺绿汀精神以完整准确的面目 | 争鸣

 

 
   原创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3-07-24 19:05 发表于北京

   文 | 董少校

   今年是贺绿汀诞辰120周年。作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活动家,贺绿汀的音乐人生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是现当代音乐发展历程的缩影。他曾在广州、重庆、盐城、延安等地从事革命音乐活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和名誉院长,为中国音乐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事迹品性熔铸成意蕴丰厚的贺绿汀精神,包括忠诚精神、求索精神和硬骨头精神三层内涵,是他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学界有声音把贺绿汀精神直接等同于“硬骨头精神”,是有失偏颇的。

   贺绿汀精神的第一层内涵是坚定理想、崇尚真理的忠诚精神。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贺绿汀时常面临个人前途何去何从的抉择。他早在1926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抱定民族振兴、国家独立富强的理想信念,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真理的明灯,走上一条为工农大众服务的革命音乐道路。他创作的《暴动歌》第一次在音乐创作上开拓了反映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题材,《游击队歌》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志,传遍大江南北。贺绿汀克服种种困难,从重庆前往华中抗日根据地,又辗转到达延安,以音乐为武器投身革命洪流。面对音乐创作、教育、研究、评论等领域中出现的古今关系之争、风格选择之辩等,贺绿汀坚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原则立场,敢于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展现出一位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写就了对党的音乐事业的无限忠诚。如朱践耳所说,贺绿汀留下的精神财富中最突出的,是“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伟大人格力量”。

   第二层内涵是融合中西、革新音乐的求索精神。贺绿汀一生勇于探索,致力于发展中国音乐艺术,为中国音乐开拓新的疆域,带来新气象。他创作了超过260首(部)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和超过280篇(部)文章著作,革新音乐功绩卓著。贺绿汀配乐的《都市风光》首次实现了中国电影配乐由采用现成唱片配音到专人作曲的历史性转变,在重庆主持的育才学校音乐组是中国首个从小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机构,他倡导并建立的“大中小一条龙”教学体制走出一条发展专业音乐教育的特色道路。面对音乐艺术发展中面临的中国与西方、本土与外来命题,贺绿汀将欧洲近代音乐作曲技法与本民族音乐传统有机结合,主张守护民族音乐之根,同时重视音乐技术与技巧,批判借鉴西方音乐,留下了《牧童短笛》这样打通中国音调与西洋乐理界限的佳作。贺绿汀堪为20世纪中国音乐发展史上融合中西的重要推动者和典范践行者,他的求索精神和功绩足以彪炳史册。

   第三层内涵是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硬骨头精神。1949年后新中国在曲折中前行,一系列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造成冲击,文学艺术的发展时走弯路。“文革”期间,贺绿汀受到冲击,蒙冤被关押五年。然而他不畏困难,面对批判毫不屈服,反对强加而来的不实之词。身在囹圄期间,贺绿汀撰写大量材料斥责“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还创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等乐曲以明志。在大是大非面前,贺绿汀展现出至刚至硬的性情品格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崇高气节,因而被称为“硬骨头音乐家”。如陈思和分析的那样,贺绿汀“是一种知识分子风范的典型——他是在革命队伍里认识了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并无私无畏地追求革命理想与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这种硬骨头精神穿越十年内乱,昭示着坚韧伟岸的人格风范。

   应当承认,20世纪70年代末文艺界提出贺绿汀精神的命题时,侧重于贺绿汀不畏强暴、抵制错误、坚持正气的那一面,顺应时代潮流,有其合理性。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发生变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重新认识、深入阐释贺绿汀精神的内涵,成为学习贺绿汀、弘扬贺绿汀精神的现实需要。近年,音乐界出现一些声音,如居其宏批评歌剧《贺绿汀》时所说的那样,笼统地把学术之争中的敢言特征当作贺绿汀精神,成为对贺绿汀精神的窄化乃至曲解。在贺绿汀诞辰120周年之际,有必要还贺绿汀精神以完整准确的面目,重温他的功绩,发扬他的品格,进而让贺绿汀精神真正成为激励中国音乐开辟新境界的磅礴力量。

 


 

     (发表于2023年7月19日《音乐周报》A2版。本文收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编2023年度优秀文艺评论文集》, 题为《还贺绿汀精神以完整准确的面目》,文化艺术出版社,202412月。 收入时除第一句话删除,其他内容基本不变。2023年4月22日,董少校撰《对贺绿汀精神的错解与对歌剧〈贺绿汀〉的谬见——评〈硬骨头音乐家与歌剧艺术的粗鄙遇合〉》获第三届全国艺术院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本文截取自此获奖论文,略加改动。链接:本期目录.7月24日“音乐周报”微信号登载,题为《还贺绿汀精神以完整准确的面目》,系编辑改动 。2023年8月2日《音乐周报》登载居其宏回应文章,题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董少校讨论贺绿汀精神》,8月6日“音乐周报”微信号登载 。)

 

 

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董少校讨论贺绿汀精神 | 争鸣

 

  原创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3-08-06 17:24 发表于北京

  文 | 居其宏


  董少校《还贺绿汀精神以完整准确的面目》(《音乐周报》2023年7月19日争鸣版文章,原名《贺绿汀精神不仅是“硬骨头精神”》)将贺绿汀精神定义为“坚定理想、崇尚真理的忠诚精神”“融合中西、革新音乐的求索精神”“刚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硬骨头精神”。

  这种概括是否精当权且置而勿论,但它点名批评“近年,音乐界出现一些声音,如居其宏批评歌剧《贺绿汀》时所说的那样,笼统地把学术之争中的敢言特征当作贺绿汀精神,成为对贺绿汀精神的窄化乃至曲解”,则需略加讨论。

  我这篇批评歌剧《贺绿汀》文,在论及贺绿汀精神时,曾引用本人发表在《音乐艺术》2017年第4期上《贺绿汀精神:上音永远的宝藏——为纪念母校90周年校庆而作》(以下简称“宝藏”)一文中的如下文字:

  “贺绿汀之所以是贺绿汀者,是他永远不由命运摆布,不信虚妄之言,抱持坚定信仰和爱国热忱,满怀振兴中国专业音乐艺术的崇高使命感和神圣责任感,以精深的音乐素养、职业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每每独立寒秋而作登高之呼,频频身陷险境而发铿锵之论,不以万全求苟且,唯从九死觅新生,由此在20世纪的中国乐坛上造就了这位大义凛然、众望所归的领袖,竖起一面迎风猎猎、永不褪色的旗帜。”

  这就是我对贺绿汀精神的粗浅认知与概括。从其文字表达看,“坚定信仰和爱国热忱”“精深的音乐素养、职业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董少校所言之三种“精神”尽在其中矣,为何却招来董少校“对贺绿汀精神的窄化乃至曲解”的非议?

  所谓“窄化”者,挂一漏二是也;我之言三种精神应有尽有,董氏“窄化”之说,显属毫无根据。所谓“曲解”者,罔顾事实、歪曲原意、故作别解是也;董氏若非故意曲解“曲解”本义,就请拿出居某人于何时何地、在何刊何文有“曲解”贺绿汀精神之确凿事实或充足论据来。

  宋代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关于知行关系有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贺绿汀精神的概括、认识,最终还要诉诸实践,在当代音乐创作、表演、教育和学术研究及批评实践中切实躬行之、认真传承之、不断弘扬之,从而让贺绿汀精神不仅活在口头、文章、书斋中,更要成为中国乐坛走向新时代复兴的原动力。

  我在“宝藏”一文中曾直言批评上音个别人,“根本说来也淡忘乃至背离了贺绿汀精神,而任由各种浮躁、浅薄、虚假、蛮横、自以为是、颐指气使的习气、作风、做派在上音校园孳生、发展,甚或一度甚嚣尘上,从而给上音正常的教学秩序、各领域的当下发展及其在国内外的美誉度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有鉴于此,我在“宝藏”中向上音师生和历届校友发出“是清浊分明还是同流合污?是公开揭露还是明哲保身?是当头棒喝还是助纣为虐”的诘问。

  董文提到歌剧《贺绿汀》和我的评论文章。确实,我此文中举出剧本和剧诗对贺绿汀“硬骨头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几起重大典型事件及典型表现“故意腰斩”“有意回避”“偷换本质”的若干实例提出严厉批评。我此文中又坦率指出,剧组负责人兼剧诗作者“强不知以为知,以外行充内行,自我感觉爆棚,拒听苦口良言,一味自以为是”,乃是造成《贺绿汀》失败的根本主因。

  如今将贺绿汀精神高高举起的董少校,不知当时在保卫、弘扬贺绿汀精神实践中,可曾将其躬行于一二?

  董文说,今日之所以重提贺绿汀精神,乃是为了纪念上音校庆90周年。对此,余深然之。关键的问题是,说得好还要做得好。口头上说来溜光水滑、头头是道,行动上做来缺斤短两甚或南辕北辙,断不可取。衷心希望,董少校作为上音教师,切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自身实际行动将“重温他的功绩,发扬他的品格,进而让贺绿汀精神真正成为激励中国音乐开辟新境界的磅礴力量”躬行于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令这一美好希冀化为活生生的现实。

  【争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