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六位国家一级演员同台献演昆剧《班昭》


( 网络版返回


  12月11日晚,上海昆剧团带着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新编历史昆剧《班昭》来到我校菁菁堂,六位国家一级演员同台献演,让广大师生品味了典雅蕴藉的昆剧艺术。

 

 


  昆剧《班昭》讲述的是才女班昭从少女到老妪,倾注青春、爱情和生命去编撰《汉书》的不凡经历。14岁的班昭因为兄长要为《汉书》找一个继承人而嫁给了二师兄曹寿,然而新婚后的曹寿不耐书斋寂寞,凭借美赋得到皇太后的赏识而成为侍臣。兄长临终,班昭无以推脱接下《汉书》。数十年里,班昭唯一的依靠就是大师兄马续。皇太后新亡,一道圣旨要把曹寿送进陵园为太后守陵,曹寿无奈,投海自尽。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量书稿。班昭住进皇家书院,开始忙于交际应酬而堕于著书。为了在宫中帮班昭著书,马续自请宫刑。班昭终于醒悟,回到书案前并最终完成了《汉书》。

 


  饰演班昭的张静娴是著名的昆剧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她扮相端庄,嗓音亮丽,表演传神,曾两度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昆剧《班昭》中,她生动地演绎了班昭少女时代的活泼可爱,新婚后的孤苦寂寞,进入皇家书院后的悠闲奢侈和老去时的老态龙钟。在兄死夫亡、火焚书稿一出戏中,张静娴将班昭的悲痛欲绝演绎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同样是国际一级演员的蔡正仁嗓音宽厚明亮,底气饱满,在《班昭》中成功地塑造了敦厚温良的大师兄马续的形象。

  中场休息期间,来自上海昆剧团的嘉宾邀请观众上台讨论《班昭》的情节发展。几位观众各抒己见,谈论了自己心中《班昭》的结局,不少独特有趣的观点得到了场下观众的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时,六位国家一级演员一一谢幕,观众长时间站立,为演员的精彩演出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表示,昆剧《班昭》舞台风格大气,演员功底深厚,表演细腻流畅,是一场非常优秀的、高水平的演出。这样的演出使观众看到了中国戏剧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校园的文化底蕴。

  撰文:学生记者 许迎


[特写]张静娴:每演一次《班昭》都会感动


  当饰演班昭的张静娴从舞台深处款步走出时,围拥到礼堂前排的观众报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她又一次呈现出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

  大约2001年,昆剧《班昭》走进上海交大菁菁堂,将蕴藉精美的昆曲演出献给师生观众,并倾听他们的反馈意见。《班昭》给校园带来了清新的艺术空气,主人公班昭的执着、坚守也引发了许多思考。那一次,饰演班昭的正是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时隔七年,她再一次走上菁菁堂的舞台,心里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张静娴饰演的班昭(之一)


  “从初创到现在,昆剧《班昭》已经有12个年头了,我们一直在演,中间断断续续有改动。每当听到开场的音乐响起,我都会有种渴盼上台的感觉,从来不会厌倦;每演一次,我就仿佛进入了一个特别的时空,心里都会非常感动。”在后台化妆室,记者采访了正在卸妆的张静娴。她毫不掩饰对《班昭》的热爱,身为主演,她更感到由衷的欣喜,每次都倾注感情,全身心投入其中。


  张静娴1966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二届昆曲演员班,师承朱传茗等名家,为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第七、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昆剧《班昭》中,班昭倾注生命编撰《汉书》,张静娴涵盖了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塑造了从少女到老妪的饱满人物形象。她和诸位演员的合力演出为《班昭》赢得了诸多荣誉: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文华新剧目奖……

 

张静娴饰演的班昭(之二)


  “《班昭》有一个好剧本,包含着一种坚定、执着的精神,带给人们心灵的感悟和洗礼。”张静娴说,这部戏既有庄严的仪式,又包含浓郁的诗情,不玩弄虚浮的技巧,靠扎实的基本功来展现一个人的生命历程,所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她认为,昆曲《班昭》有种穿越时空的让人深思的魅力。“比如两场离别的戏。第一次是中年时的壮别,彼此心有不舍,期待来年重逢,却不知能否实现;第二次是老年时的死别,凄美而悲壮。两次离别有共同点也有区别,深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张静娴对菁菁堂的演出环境感到很满意,她说,师生们都有良好的观剧素质,现场氛围很有利于演员的发挥。张静娴期望更多青年人关注昆曲艺术,亲近优秀文化传统,得到心灵的陶冶和净化。

  撰文:董少校

 

  (供稿:许迎 董少校。摄影:董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