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智利总统来访背后的故事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教授一席谈
( 网络版
,返回
)
一位来自南半球的女总统访问上海交大,活动密集,进展顺利,气氛热烈。她就是智利共和国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这次来访在师生们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是怎样的因缘促成了此行此谊?活动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意义?为此,记者采访了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教授。
“我们与巴切莱特总统的联系,四个月之前就开始了。”胡伟对初见巴切莱特的场景记忆犹新。2009年7月12至17日,胡伟教授赴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参加第21届世界政治学大会,发表了《民主化的全球过程及其新挑战》主题演讲。期间,巴切莱特总统会见并宴请与会主要嘉宾,胡伟教授应邀出席。交谈中,胡伟提出,欢迎巴切莱特总统在合适的时候访问上海交大。巴切莱特随即向他透露了这样的消息:11月她将访问上海。
回到学校后,胡伟立即向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汇报此事,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肯定,希望努力促成巴切莱特总统的来访。胡伟直接或间接与智利前内阁部长海内、智利驻华大使雷耶斯等密切联系,牵线搭桥。在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巴切莱特总统的访问计划得以圆满实现。
11月12日下午,在短短70分钟的时间里,巴切莱特总统在我校参加了多项活动:校领导会见,受聘担任名誉教授,互赠礼品,为上海交通大学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揭牌,发表《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主题演讲,回答师生提问……紧锣密鼓,有条不紊。这中间,离不开包括国务学院在内的学校各部门事先进行的周密准备工作。
作为现场活动主持人,胡伟教授有着特别的感受。“总统的来访是一个国际性事件,主持时既要符合国际礼仪惯例,又不能让现场显得拘谨沉重。”他事先查阅资料、模拟测试,进行了充分准备,加上恰到好处的临时发挥,出色完成了主持任务。胡伟举例说,“总统进场时,主持人要告诉大家‘热烈欢迎智利共和国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女士阁下’,不能少一字、不能多一字,时间节点也要非常精准。”在现场互动环节,胡伟希望同学们抓住“如此稀有的机会向如此美丽的总统”提问,有效调动了现场的气氛。事后,不少来宾称赞胡伟教授的主持得体又富于幽默感。
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我校共同主办的学术性团体,实体依托于国务学院。胡伟教授介绍,民意调查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有不少商业调查组织,而与政治学相关的民意调查机构则不多见。我校民意与舆情调查研究中心旨在研究当下民意与舆情的特征、动态、发展演化规律,开发建设国内一流的民意调查研究数据库、案例库和工具库。胡伟教授担任中心主任,民意调查专家、美国老领地大学政治学系主任陈捷教授担任执行主任。胡伟说,此次巴切莱特总统和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共同为中心揭牌,体现了国际政治领袖和学校领导对它的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
对于巴切莱特总统访问上海交大的意义,胡伟教授从三个方面作了解读。首先,总统的来访既是对我校已有办学水平的认可,同时也会在国际社会特别是智利本国提升上海交大的形象。其次,总统的来访直接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巴切莱特是一位领导人,她对智利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等的介绍和解读为师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不仅政治学、公共管理专业的同学直接得益,其他领域的同学听了也有利于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再次,巴切莱特总统访问上海交大的效应必将传回国内,有利于促进智利高校与包括我校在内的中国教育界的交流。
(撰文:董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