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交通大学喜迎万名2009级新生
( 网络版
,返回
)
9月12日是上海交通大学2009级新同学报到的日子,4733名本科生、5803名研究生的到来为百年学府增添了新生的力量。学校采取一系列迎新措施,为同学们顺利开启大学生活、将来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等校领导亲临报到现场,为万名新同学带去问候和祝福。
校领导关心慰问八方新同学
“上海交大欢迎你们!”
早上,党委书记马德秀、校长张杰等校领导来到新生报到现场,问候新同学,向家长们表示感谢。校领导走访了“理科班”报名咨询点,在国际教育学院摊位前了解留学生报到情况,询问农生学院提前批录取同学的报到情况,并现场慰问迎新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
在报到大厅,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分别向贫困生代表发放了“绿色锦囊”
爱心礼包。内中包括:可解决一个月生活费用的饭卡和购物卡,亲情电话卡,勤工助学绿色上岗卡,写有帮困公益社团、团体联系方式的信息卡,写有校园各部门的联系电话地址的校园信息卡,等等。校领导寄语新同学放下经济方面的包袱,在校园努力学习,勤于实践,让家长放心。
“兄弟连”和“姐妹花”的到来为迎新现场增添了喜庆的气息。叶诚明、叶诚亮、叶诚辉三胞胎兄弟同时来校,孪生姐妹高芬、高芳也一起出现在报到现场。校领导向他们发放了慰问金,希望可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勉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在交大的沃土上成长成才。
马德秀书记、张杰校长来到新疆同学中间,询问他们的来校情况、报到过程、新学期打算等,关心他们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校领导说,交大是个大家庭,各民族同学是一家。“希望你们珍惜四年大学时光,努力成长为建设祖国、服务社会的栋梁之材!”此外,校领导还察看了新生宿舍。
党委副书记徐飞、副校长印杰、副校长吴旦、党委常委李建强以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等也一起看望了新同学。
防控甲型H1N1流感,师生们在行动
为防范新生报到当天及开学后甲型H1N1流感在校内暴发流行,学校周密部署安排,采取人员情况排摸、增加人员物资准备等措施,落实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学校要求,所有校内人员返校后应主动报告,开学前一周有无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有无与流感样病人接触史,有无外出旅行史。新生报到前,须先填写“发热情况申请表”,在报到现场交各学院迎新工作组,待学院盖章确认后方可进入陈瑞球楼,进行正式的报到注册。
迎新报到现场设立了医疗点,加强甲型流感防控知识宣传,对于体温异常、有流感症状的学生进行诊治,并进行妥善处理。学校在闵行校区西30号楼设立校内医学观察室,以供密切接触学生使用。
校医院全员上岗,进行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培训,派专人对医学隔离房间进行消毒。学校准备1000支体温计、1000个棉质口罩,作为预备使用。每个学生班准备2支体温计,用于日常体温检测。
此外,校医院还新增加静脉输液室,加上原有设施,保证不少于同时为50位师生进行静脉输液的场所,满足突发高峰的要求。
全方位资助体系为学生解除经济困难之忧
学校努力确保贫困家庭新生顺利入学,提早规划,深入排摸,制定出细致周全的迎新方案,承诺“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在新生报到当天及入校之后,学校采取多项帮扶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解除后顾之忧,安心读书。
在新生报到现场,学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和国家助学贷款咨询服务台,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用缴纳一分钱,就可入校读书。学校有关部门制订和完善管理办法,充分预估新生报到当天的人流情况、学生困难情况等具体细节,采取针对措施,确保“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只要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通过“绿色通道”,不缴纳任何费用,先行办理入学手续。
学校为贫困生专门提供了近1000个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贫困生凭“勤工助学绿色上岗卡”可以享受到“边工作边培训”的优惠措施,而不需要等到培训结束后再上岗,贫困新生在入学后的第二个月即可拿到勤工助学收入。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免费提供全套住宿用品和生活用品,并为他们出资办理大学生系列保险。在报到当天,学校还为远道而来的新生家长提供免费住宿。此外,新生入学后,院系思政教师、老生、新生还将通过结对方式,指导和帮助家境困难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引导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乐观向上地面对大学生活。
对研究生加强学术规范教育
2009年3月17日,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研究生院学位办负责老师表示,将对2009级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切实营造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严明学术纪律。
《研究生学术规范》对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捏造、篡改自己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实验数据或引用的资料;未经严格论证主观臆造学术结论;提供虚假的学术经历、学术成果;伪造专家鉴定意见、证书或其他证明学术能力的材料;重复发表或变相重复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等等,这些行为都属于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
在成果归属及署名方面,《研究生学术规范》规定:未参加研究工作的人员,不得在研究成果中署名;不得以拥有的科技资源和条件为手段,以合作研究的名义取得署名权;任何成果均应在发表前经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字,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所有署名人应对本人完成部分负责,成果主持人应对成果整体负责;研究生在文中所负责部分,其导师负连带责任。
《研究生学术规范》明确了涉嫌学术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其中规定:校学位办公室负责受理学术失范行为的举报、投诉和处理;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已经认定为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交由学校有关部处,给予结业、肄业、退学、取消申请学位资格以及撤消所有通过该项违反学术道德行为而获得的各项资格等处理;对已获得博士、硕士学位人员,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撤消其所获学位、学历。
学校已印发通知,要求全校各院系部门遵照执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该规范已在研究生院网站全文刊登,各学院将陆续对研究生开展学术规范方面的教育。
(2009年9月14日《上海交大报》
。撰文:董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