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王杰教授:人文学科也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 网络版返回


  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之前,王杰教授曾担任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兼美学研究所所长,在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等领域做过深入钻研,教学管理和学术研究两方面都有着丰厚的积累。这是一项需要理想和激情的工作。新的岗位不仅让他有了生活工作环境的完全转变,也让他融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带领交大的人文学科团队开展更多探索和建设,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王杰近影



  加盟交大,重振人文学科

  2009年7月16日,暑假刚刚开始,王杰被正式任命为人文学院院长。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主持大会并宣读任命决定,党委书记马德秀讲话,对人文学院新的领导班子提出要求并寄予期望。此时距离王杰到学校应聘面试尚且不到一个月。王杰大为叹服于交大求贤若渴的胸怀和引进人才的高效率。他在任命大会上说,担任院长一职倍感责任重大,学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自己一定会为人文学院的发展兢兢业业,尽心尽力。

  王杰知道,交大人文学科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908年,唐文治校长就倡议设立了国文科,是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中文学科。20世纪百年中,交大培养出的和在交大工作生活过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灿若星河:唐文治,蔡元培,李叔同,邹韬奋,陆定一,傅雷,张元济,蒋梦麟,江泽民,汪道涵,丁关根……这是交大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近年,人文学院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起到了“孵化器”作用,为创新人才培养做了大量的工作。王杰同时认识到:当前人文学院在兄弟学院中的地位与交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相符合,学院的学科建设以及教学科研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在王杰看来,目前人文学院问题和难题都不少,但也存在着机遇和潜在的优势:一是体量小、包袱少,按照学校的政策可以大幅度引进优秀高端人才,后发潜力足;二是根植综合性大学的土壤里,存在更多跨学科融合的可能,在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性学科的结合中形成若干新的跨学科生长点。他相信,经过若干年的持续努力,交大的人文学科一定会重现辉煌,成为学科基础厚实、社会影响广泛、人文氛围浓郁的学术重镇。

  思考现实,对接国家战略

  有鉴于学校和不少理工科院系都把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为发展目标,王杰提出,人文学科也要对接国家战略,解决当代社会的重大文化问题、理论问题。他说:“单个的学者闭门研究纯粹的学问,这是需要的;但是作为当代知识分子来说,应当走出书斋,思考现实,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对时代提出的重大文化课题作出回应。”

  王杰说,人文学科可以对社会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出一位鲁迅、闻一多、李叔同、傅雷那样的大学者,可以抵得过许多个大飞机项目。王杰以国家倡导的社会共同理想为例说,理想不是概念的东西,它关乎人的内心感情,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经验(特别是审美经验)是破裂的,那么很难形成共同理想。在20世纪上半叶革命年代里,志士仁人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形成共同理想、形成怎样的理想,人文学者要为此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正在筹办的太湖文化论坛是继博鳌亚洲论坛后,参照达沃斯论坛的模式和经验,在文化领域创立的首个以论坛为组织名称的全国性民间组织。王杰看到,太湖文化论坛是一个聚焦世界文化发展的高层对话平台,倡导不同文明相互理解与宽容的理念,交大要紧紧抓住机会参与这种战略性、全局性项目,为不同文明的对话提供理论支撑,为促进文化交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目前,王杰正积极与论坛筹办方联系,在共建研究中心、编辑专业杂志等方面谋求合作,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

  营造环境,建设学科丛林

  王杰的学术研究领域是文艺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审美人类学,特别专注于中国和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形态的比较研究。来到交大之后,他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也带到了人文学院,最近还获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首席专家,主编《美学原理》教材。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也已通过评审,正在公示。

  作为一名学者,王杰教授无疑很忙;对于怎样有效推动人文学院不同学科的发展,他主张营造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鼓励每一位教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茂密的学科丛林和学科高地。他说:“促进学科发展,不能只浇灌一两棵大树,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有树,有花草,有灌木,让它们既有相当的独立性,又能够彼此融合,成为学科的丛林。”

  目前,人文学院是一个以文史哲和科技史为主要学科支撑的基础文科院系。在王杰的人文学院学术蓝图中,学科建设将以高水平、有特色为目标,以多学科综合研究为突破手段,整合科技史、历史学、汉语言文学、哲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研究力量,系统研究我国传统社会的科学技术、社会思潮、政治制度、思想理论、文学艺术等,建立一套富有交大特色的研究方法。

  王杰认为,学科建设没有捷径可以走,要实现人文学院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努力,创新思路,勇于尝试。国内基础文科经过多年建设,在某些领域已经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交大不能全面追赶,而要有选择地追求卓越。王杰说,重视实证研究方法,开展实地田野工作,探索人文科学与电脑科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或许是创建有交大特色的学科群和学术流派的可行之路。

 

 

王杰在办公室

 

 

王杰在人文学院图书室查阅资料

 

  (2009年12月14日《上海交大报》 ,采用办公室照片撰文:董少校 郑茂。摄影:董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