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交通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于去年同期

 

( 网络版返回


  6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200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办之际,校就业中心发布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上海交大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比2008届有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6月26日,2009届研究生就业率达95.32%,2009届本科生就业率达92.78%。

  上海交通大学2009届毕业生踊跃选择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就业。学校有2070名毕业生(含毕业本科生与毕业研究生,下同)到国家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就业,占派遣人数的41%;签约国企的毕业生1418人,首次超过了签约外企的人数1025人。学校有123名毕业生赴西部地区就业,31名毕业生申请自主创业,89名毕业生到部队工作,20名毕业生参加到村任职和“三支一扶”,17名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上海交大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非常时期、非常责任、非常决心、非常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着力突出责任、智慧和使命,出实招,讲实效,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以赴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攻坚战。

   ––前瞻研判就业形势,把握就业工作主动权。学校坚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院系考评一类指标。发动全体思政教师和班主任深入班级,加强毕业生就业情况排摸,建立网格化就业跟踪服务体系,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进展状况。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前瞻研判。选取近五年招聘量最大的60家用人单位,跟踪分析其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招聘情况;选取各专业的若干班级,跟踪分析毕业生就业应聘和签约情况,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动态研判。学校确立毕业生就业进展双周报告制度,各学院每两周在党政联席会议上通报并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切实有效地调动学校、学院两个积极性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开拓大学生核心就业市场,主动为国家重点单位输送毕业生。学校就业中心加大了学校核心就业市场拓展力度,通过走访、电话和信函等形式主动联系国家重点单位,同时为单位开辟校园招聘绿色通道,提供从招聘场地时段安排到组织相关学院毕业生踊跃应聘的全方位服务。针对外企和沿海地区单位的招聘信息数和招聘岗位数的减少的状况,学校先后举办国家核电、上海电气电站、航天、中国船舶、上汽和南通人事局等10家集团和地区专场就业招聘会,并召开2009届毕业生国有重点单位专场招聘会,确保了2009届全校招聘信息数和招聘岗位数与2008届基本持平。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创新招聘形式。学校除传统招聘形式外,还举办生农医药专场招聘会、文科类专场招聘会,与各级政府、人才市场、行业协会、媒体和社会中介网站等机构开展深入合作,联合举办招聘会10多场,多渠道为毕业生挖掘就业信息。截至本科生毕业典礼举办时,学校组织了企业招聘宣讲会421场、企业集团性质和周末招聘直通车等中小型招聘会19场、大型招聘会5场,2009届就业工作中在上海交大招聘的用人单位达4700多家,比2008届增加70%。

   ––为重点单位设立“学生就业伯乐奖”。为进一步营造重点单位、关键领域就业氛围,鼓励和吸引引导单位在学校的招聘,在对该年度校园招聘需求情况的分析和对毕业生就业签约最终流向统计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决定推出“学生就业伯乐奖”的评选和对引导单位的奖励政策,设立2007-2008年度“学生就业伯乐奖”,对该年度吸收学校毕业生最多和对就业市场贡献最大的36家就业引导单位进行奖励。3月6日,学校举行了“上海交通大学2007-2008年度学生就业伯乐奖颁奖座谈会”。

   ––加大力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建功立业。学校出台《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对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奖励办法》,完善就业奖励政策和后续服务具体措施,激励毕业生在事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学校对112名2009届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进行了奖励,奖励金额达20.9万元。学校积极宣传各项项目就业工作的政策,切实做好教育动员和报名选聘工作,并采取多种措施为参加项目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持续服务和支持。学校引导2009届毕业生到基层去从事支教、支农、支医,从事科技等工作,探索大学生就业与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在全校营造了“到基层去光荣,在实践中成长成才”的就业氛围。

  (2009年6月30日《上海交大报》头版 。撰文:董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