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季向东:科学家发现暗物质或许为期不远
( 网络版
,返回
)
“种种迹象表明,科学家正处在发现暗物质的边缘。这样的发现在物理学界将是轰动性的。”10月21日,上海交大物理系主任季向东教授为师生做学术报告,介绍暗物质的来龙去脉,分析在实验室探测暗物质的可能性。

科学家发现在天文学和宇宙学两方面都有暗物质存在的证据。季向东说,宇宙背景辐射的涨落可以用简单的暴涨模型来解释,整个宇宙中有20%的暗物质;银河系则包含95%以上的暗物质。科学家们判断,暗物质很可能是一种粒子,呈电中性,有很长的寿命,没有强相互作用。
宇宙演化的数值模拟显示,暗物质是极可能是种冷的物质,因此它的质量应该比较大。在宇宙的早期,暗物质粒子和宇宙中的其它粒子处在热平衡状态。随着宇宙的冷却,暗物质粒子不断湮没,和宇宙中的其它粒子继续保持热平衡。到了一定的时间,粒子密度过小,湮没的速度放慢,暗物质粒子遗留下来成为宇宙中的古迹。
暗物质粒子在空间有可能湮灭,产生普通的物质,如正负电子对、夸克反夸克、高能x射线、gamma射线、高能中微子等,根据这些原理,科学家为探测暗物质尝试了各种方法。他们通过卫星捕捉高能正电子,通过气球检测高能电子,在南极冰盖上深埋探测柱以探测高能中微子,间接地寻找暗物质。
季向东介绍,暗物质也可以直接探测。打个比方说,暗物质形成一个巨大的海洋,把银河系包围在其中,地球(探测器)就像海洋中行驶的小船。流动的暗物质粒子会有极小的概率碰撞到探测器的原子核上,引起它的弹跳,对暗物质的直接探测就是测量这种弹跳。
为了排除一般生活环境中的干扰,科学家们把实验室建在地下,为寻找暗物质营造良好的实验条件。美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都建立了地下实验室。目前,上海交大物理系和清华大学在四川锦屏山建造埋深达2400米的实验室,等效水深6000米,有望在2010年建成,通过液氙探测器寻找暗物质,在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加入国际竞争。
季向东教授同时担任上海交通大学粒子物理宇宙学研究所所长,带领科研团队在寻找暗物质的领域努力探索。他乐观地预言,以后的几年里,在粒子物理宇宙学的领域极有可能有重大的发现。暗物质是什么?电子的质量从哪里来?这两个可能相互关联的问题有望得到答案。季向东希望中国人在这些研究中能作出重要贡献。

(2009年10月26日《上海交大报》
头版头条,标题有改动。撰文/摄影:董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