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举行建院十周年庆典
( 网络版
,返回
)
12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院十周年庆祝大会在闵行校区举行。师生校友嘉宾近五百人出席,回顾既往成绩,展望未来前景,为环境学院十岁生日送上美好祝福。校长张杰院士出席大会并致辞。
张杰说,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挑战,水污染、荒漠化、沙尘暴、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十年来,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多个环境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承担国家与地方重大专项成绩显著。张杰希望,环境学院瞄准世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前沿,紧紧抓住国家在低碳经济、水污染治理以及和谐环境建设中人才技术需求的重大机遇,加快一流环境学科的建设步伐,为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作出应有的贡献。
庆祝大会由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单爱党主持。环境学院名誉院长丁德文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材部四处李大鹏副处长、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余刚教授、闵行区环境保护局刘家欣局长等分别致辞,回顾与环境学院的合作交流,提出设想建议,祝愿环境学院未来取得新辉煌。环境学院常务副院长仵彦卿作“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学院十周年工作汇报。
早在1928年,交通大学就设立了市政工程专业,曾培养出顾夏声、胡家骏等环境领域杰出人才。70年代初,学校全面介入环境领域,在多个学院设有环境工程学科的研究方向。1999年9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2003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成为全国首个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命名的环境本科专业。目前,环境学院下设2个系、8个研究所、2个研究中心和1个公共服务平台,有教职工65名,在校学生近500人。
仵彦卿在报告中说,未来环境学院将追踪国际环境前沿、对接国家目标,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环境变化与对策,研究人类强烈活动下的环境变化过程与控制机理,在水环境方面着力研究流域性水环境变化与修复及饮用水安全,在大气环境方面着力研究工业有害废气控制技术和区域空气质量变化及过程模拟,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海洋环境做出特色,并努力构建交通大学环境学科研究交叉平台。
毕业生代表何洁琼发言,回忆以往求学时的美好岁月,满怀感恩与祝福之情。环境学院学生表演了配乐诗朗诵《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创造新辉煌的信心。
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苏明、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环境学院代表、我校部分学院书记院长等出席庆祝活动。嘉宾们参观了校史展览和环境学院教学设施,并合影留念。下午,环境学科发展论坛举行,来自五所高校的六位教授围绕有机污染物研究新动向、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理论等分别作学术报告,来校嘉宾和环境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研讨。
(2009年12月7日《上海交大报》。撰文:董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