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毕业远航教育暨第82期励志讲坛举行
航天员:光荣和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 网络版
,返回
)
“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入了太空,光荣和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6月19日,中国航天员中心陈善广、翟志刚、费俊龙三位航天人来我校闵行校区举行报告会,讲述神舟飞船发射的动人故事,弘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这次活动是毕业远航教育暨励志讲坛第82期,四位毕业生也分享了各自就业创业的心路历程。校党委书记马德秀、党委副书记徐飞、中国工程院院士阮雪榆等与五百师生出席活动。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陈善广作“神七航天员系统突破与挑战”主题演讲。他说,神七飞船为我国家执行了首次出舱任务,这对于不断往地球以外空间探索扩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载人航天包括三项基本技术,即载人航天器发射和返回、出舱活动技术和航天器的交汇对接,目前我国已成功实现了前两项。陈善广特别介绍了航天服研制过程中的“归零”制度:研制或测试过程中出现故障之后,必须做到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这几乎是中国质量控制领域的最高要求。在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的感召下,我国航天人只用三年半的时间就研制出性能可靠、质量优异的航天服,大大短于欧美国家通常的六到八年,俄罗斯宇航专家称赞这是继万里长城之后中国的又一大奇迹。航天服的研制、出舱活动的完成为我国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作为第一位在太空留下足迹的中国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航天英雄翟志刚为师生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而富有感染力的报告。神七飞天之前,航天员穿着240公斤中的训练服在水槽里模拟失重状态,全部操作靠上肢完成,两三个小时的训练之后,双手酸痛,倍感疲惫,但他们认定了明确的目标,争取好的训练成绩以确保在太空的操作顺利完成,都坚持了下来。进入神七飞船之前,胡锦涛总书记为三位航天员壮行,带去了谆谆的嘱托。航天员们都在心里说:请祖国人民放心,绝不辜负祖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一定把中国人的足迹镌刻到太空上去!进入太空之后,欧美宇航员往往要休整三天后才开始作业,避免空间运动病的发生。翟志刚他们在进入太空13小时后就开始忙碌了,特别把预防太空疾病药物中的咖啡因挑出来,靠着顽强的毅力,用20个小时把太空服组装好。如此一来,他们可以把最好的精神状态留在出舱活动时。正当翟志刚向舱外探出脑袋时,耳边传来了“轨道舱火灾”的报警声,他迅速判断,决定继续出舱。后来知道那属于系统误报警。回到返回舱里,翟志刚对刘伯明说:“刚才吓坏了。但即使回不来,也要让五星红旗在太空中留下永恒的瞬间。”翟志刚说,十四位飞行员有的进入过太空,有的则一直默默无闻,大家都抱定了一样的信念:“无论谁去飞,都跟我飞一样。我们最高的目标是为祖国争光。祖国和人民把我们送入了太空,光荣和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三位航天人的到来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互动环节气氛活跃。英雄航天员费俊龙寄语同学们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好好充实自己,为载人航天事业做出中华民族共同的贡献。陈善广总指挥向我校赠送了飞天艺术雕塑,并赠送他编著的航天学术专著和科普作品。党委书记马德秀、党委副书记徐飞分别向三位航天员赠送艺术漫画和校貌圆盘,祝愿中国航天事业红红火火,再创辉煌。
报告会之前,两位回校毕业生、两位应届毕业生与同学们展开面对面交流,讲述他们选择西部、选择基层、选择自主创业的心路历程和对成长成才的感悟。目前在金山去亭林镇亭东村担任村书记助理的2008届硕士毕业生杨希说,她在主动融入农村环境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相信村官经历将是人生旅程中精彩的一笔。参与资助创业的上海宣邦金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庆说,年轻没有失败,希望宣邦成为“制造业的IBM”,他觉得这个事情值得去做。四位毕业生号召学弟学妹们学习载人航天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马德秀书记发表讲话。她说,我国的航天工作者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他们团结协作,为祖国的荣誉牺牲自我、无私奉献,是我们交大师生学习的楷模。报告会对于交大的同学来说是一堂鲜活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是对“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的诠释。马德秀书记说:“面对航天英雄和航天功臣,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奋发有为,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求知的无穷动力,把爱国的热情转变为奉献的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2009年6月22日《上海交大报》
。撰文:董少校。摄影:武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