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上海万名青年观看电影《高考1977》活动在我校启动
《高考1977》:教育传递着一个民族不熄的薪火
( 网络版
,返回
)
“一个民族如果缺少了教育,还有希望吗?任何时代不能忘了教育。”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29日,电影《高考1977》在我校菁菁堂上演,上海万名青年观看电影《高考1977》活动由此启动。影片放映结束后,江海洋、周显欣、周大勇等主创人员与师生们展开了近距离的互动交流。
上海万名青年观看电影《高考1977》活动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发起,团市委书记潘敏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校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电影(集团)公司副总裁汪天云出席活动启动仪式并致辞。
恢复高考是伟大的历史拐点
马德秀书记说,新时期拨乱反正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高考,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高等教育史上的拐点。她期望同学们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领会“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时代的变迁、剧中人物的奋斗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力量。
潘敏书记对《高考1977》感触非常深刻。他说,恢复高考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影片表现了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求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一个有着十亿人口的大国的觉醒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他希望同学们以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为契机,感受影片的精神内涵,珍惜眼前良好的条件,认真学习,努力成才。
汪天云副总裁是1977级的大学生,对当年的高考经历深有感怀。他的儿子目前在交大读书。他说,恢复高考是伟大的历史拐点,他怀着一片感恩的心,希望通过影片《1977》与两代人对话,引发他们的记忆和联想。
《高考1977》导演江海洋1978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一直想把这段经历搬上银幕,他说《高考1977》是他交出的作业。当有同学问及对那个时代的态度时,江海洋说:“教育传递着一个民族不熄的薪火。一个民族如果缺少了教育,还有希望吗?任何时代不能忘了教育。”
回顾历史是为了弘扬人性
具有1800个座位的菁菁堂几乎满座,部分同学站着看完了《高考1977》。在影片放映过程中,观众多次鼓掌表达内心的感动;当江海洋、周显欣、周大勇三位主创人员走下银幕站上舞台时,全场更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演员周显欣(影片中陈琼扮演者)说,《高考1977》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激励和改变。和在座的许多同学一样,周显欣也经历了高考、读大学的成长过程,以前感到父亲对自己太严厉,很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父辈是希望我们能够用知识改变命运。我希望年轻一代透过这部电影,在灵魂深处和精神世界获取一份力量,那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
主创人员和师生们围绕潘志友的报考与退考、小根宝的死亡结局、陈琼在理性与人性之间的纠葛、老迟品格的好坏等话题展开了互动对话。周显欣说,陈琼表明立场与父亲划清界限的时候,灵魂是痛着的,她努力把陈琼这种纠葛表现出来。江海洋说:“要把老迟变成坏人很容易,然而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挑起怨恨,而是为了弘扬善良,弘扬人性。老迟紧急把几乎错过考试的人用拖拉机送到考场,还说农场里的年轻人都是他的孩子,就是要让他身上的人性发挥出来。”
活动结束后,党委副书记徐飞教授会见了主创人员,称赞作为主旋律影片的《高考1977》拍得非常精彩,交流环节也进行得生动深入,期待这样的活动以后更多一些。

(撰文:董少校。
摄影:武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