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卫生部部长陈竺:瞄准前沿,胸怀百姓
( 网络版
,返回
)
“我们要让改革发展成果、科技的成果为更多人所享受,特别是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10月28日,在上海交大––二医大强强联合三周年纪念暨现代医学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卫生部部长陈竺作题为《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学术报告,纵谈卫生体制改革,向医学工作者提出期望,受到了三百余名听众的热烈欢迎。
医疗保障体系有待完善
陈竺部长说,中国政府一向重视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十七大把这个旗帜高高举起来,把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小康建设任务的一个重要目标。按照今天的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到能够建立一个比较好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时候了。
报告中,陈竺部长回顾了几十年来我国婴儿死亡率降低、人均期望寿命提高的状况,进而指出,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医疗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就,医疗服务水平、条件、专业性和能力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医疗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但是毋庸讳言,我国的保障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城乡非就业居民被排除在医疗保险之外。在强调创收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医疗服务机构的商业化倾向,导致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公共卫生一度受到忽视。
陈竺部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充满了信心。“2003年非典以后,大家对于健康的问题,对于公共卫生的问题,对于缩小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而带来的基本医疗服务差距的问题,对于应该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问题,达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十七大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医改指示了方向,成为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强大动力。”
2010年前要做五件事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人们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现长远的规划需要完成近期的目标。陈竺部长介绍说,到2010年要做这样五件事: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我们正在组织一批专家进行战略研究,提出‘健康中国2020’的发展战略,实际上是想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陈竺部长介绍,“健康中国2020”提了三个阶段的目标:2010年制度框架的建立;2015年进一步消除城乡区域间的差距,使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和保健水平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前列;2020年,东西部的部分城乡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陈竺部长说,这就需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人均预期寿命、新生儿及孕产妇死亡率;也要提出重大传染性及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控制目标。在一些重点发展的领域里面,要更详细地分析健康的危害因素,比方说传染病、慢性疾病、妇幼保健方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环境健康的问题,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行为健康的问题,等等。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准备提出一系列的战略行动计划。
瞄准前沿,胸怀百姓
谈到医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陈竺部长说:“像交大医学院这样的高水平生物医学基地,我们有着特别的期待,期待医学科学家们、医学的学科带头人既要注意高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要注意科研成果怎么体现公平性和可及性。我们的创新并不是服务于一小批人,一小批富起来的人,更多要让改革发展成果、科技的成果为更多人所享受,特别是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陈竺部长介绍,在去年到卫生部以后,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口号:瞄准前沿,胸怀百姓。(Aiming
high, Serving all.)他说:“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陈竺部长认为,在注重常见疾病的时候,也不要忘了一些有点冷门的科系。比如手足口病的爆发让人们突然意识到儿科的重要性,忽视儿科是非常短视的。“现在有一种倾向,医院工作人员的价值,都变成创收的价值,而不是对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的价值。我觉得这和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相去甚远的。”
对于社会关注的奶粉事件,陈竺部长说:“去年国际上提醒我们食品安全问题的时候,发端是宠物饲料,当中混进了三聚氰胺,美国死了4000多条猫狗。这件事我觉得我很有责任。当时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没有意识到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应该有新的思路?总是挨打怎么能行?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就必须要有这样一张黑名单,把所有可能的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列在上面,我时不时的要抽查,而不是出了事再查。要控制源头的预防性,部门协调的互动性,发生事情反应的坚定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不辱使命。”

(发表于2008年11月3日《上海交大报》。供稿:董少校。摄影
:武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