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立命馆大学百名学生与交大学子共谱友谊新篇章


( 网络版返回



  “互相拉着手为中日友好,我们相信——两国的友谊万古长春!”一幅由立命馆大学五位同学现场挥就并赠与上海交大学子的书法作品,错落有致,典雅大方,道出了日中两国大学生对和平的珍重和对友谊的期盼。

  受温家宝总理邀请,日本立命馆大学百名学生来华参加2008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3月11日,代表团一行专程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受到我校领导和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张杰校长会见了立命馆大学代表团团长、立命馆大学常务理事上田宽教授及代表团主要成员。两国大学生举办中日友好专题讨论会,切磋书法棋艺并在文艺晚会上同台演出,展现青春的美好,增进彼此感情,共同谱写了一曲中日友谊的新篇章。

 

“希望两校学生成为好朋友”


  立命馆大学于1900年建校,取名于《孟子》,立命馆意为“钻研学问,开拓人生之修养的场所”。立命馆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一样,有着超过百年的历史,而且都是两国名校之一。2002年,上海交大与立命馆大学签署了合作与交流协议,两校交流及人员往来日渐增多。截至2008年3月,上海交大已派出11名同学赴立命馆大学留学,立命馆大学派出了11名同学来到交大。此外,双方在纳米科学等研究领域也有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下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会见了立命馆大学代表团团长、立命馆大学常务理事上田宽教授及代表团主要成员。张校长向来宾介绍交大校情,回忆起新上任时与立命馆大学校长川口清史教授见面的情景。他说,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从古代就延续下来,源远流长。青年是我们的未来,青年一代多交流,有利于两个国家加深了解,对两个民族增进友谊很有好处。张杰校长希望两校学生能够成为好朋友,引领中日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上田宽常务理事对上海交通大学的盛情欢迎表示感谢。他回忆说,去年温家宝总理曾访问立命馆大学,并参加了学校棒球队的训练,让师生们感到非常兴奋。上田宽理事介绍了立命馆大学的学校规模、海外交流、学生活动等情况,希望这次日中同学的交流活动能够圆满完成,增进两国人民的感情和友谊。

  上海交大常务副校长叶取源教授举行晚宴,欢迎中日两国的友好使者们到交大作客,并期待广大青年朋友更多的参与中日友好交流活动。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潘敏等校领导与代表团成员一同欣赏了2008中日大学生友好交流文艺晚会。

  2008年是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人共同确定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两国将在文化、学术、环保、科技、媒体、影视、旅游等领域开展一系列青少年交流活动。据了解,此次有200名日本青少年来到上海,另外800名青少年分别前往重庆、广州、成都、杭州、大连等地,参加交流活动。3月15日,他们将在北京共同出席2008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开幕式。

 

书法围棋促沟通


  春光融融,樱花待放。日本大学生参观了上海交大闵行校园,对美丽的校园景色叹服不已。随后,他们又紧锣密鼓投入到各项交流活动中去。这边厢,一场专题讨论会正在两校学子间展开;那边厢,同学们有的切磋书法,有的围棋对弈,彼此之间感情融洽,如同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讨论会围绕中日友好、环境保护和金融经济三个主题展开,两国大学生有的直接用日语交流,有的借助翻译交换看法,有时用英语直接对话,掀起了一场场头脑风暴。立命馆大学另一位常务理事上野隆三教授和大家分享了温家宝总理访问立命馆大学的点点滴滴,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立命馆大学有着为数众多的书法爱好者,这次代表团成员中也有一些书法高手,与交大同学相互交流。文学部二年级的大泽香奈展示了她的作品“拈花微笑”,古朴中带着几分篆刻的装饰意味。数井彩巴同学书写“惠风和畅”,字体飘逸,表达了她到中国访问的愉悦心情。政策科学专业的大二学生上田纱弥香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书法,高中时曾获得日本全国书法比赛第三名,她和另外四位同学合作完成了作品“万古常春”,赠给上海交大,祈愿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交大学子也展现了他们的书法才华,不仅现场书写“温故知新”、“雕琢归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条幅,还合作完成一件大作品,回赠日本朋友。上面写着:“中日友好。我们共同希望:中日友谊地久天长,两国人民情同手足,共创和谐。”同样承托着一份对中日友好的美好期望。

  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两国青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曾在中国留学一年的森本隼裕同学说:“这种直接的交流是增进友谊的根本,非常欢迎中国同学去立命馆大学作客。”上田纱弥香希望两国青年多一些学习对方的语言,多一些亲近对方的文化。来自交大安泰学院的乐同学说:“通过交流我发现,日本大学生学习书法很正规,基础扎实,而且待人接物很妥当,脸上一直都有笑容。” 正在交大联合学院读大二的小国与日本同学下了一局围棋,同样为对方的礼仪赞不绝口。

 

文艺晚会增友谊


  和大鼓演奏与单人舞蹈同台共演,花样跳绳与弦乐五重奏交相辉映,日本学生与中国学生联袂主持……2008中日大学生友好交流文艺晚会把两国青年的心密切融合在一起。光彪楼多功能厅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空气中处处涌动着青春的气息。伴着此起彼伏的掌声、叫好声,中日大学生付出了真情,收获了友谊。

  上海交大同学带来的不少节目高雅而富有韵致。独舞《金孔雀》展现了柔美妙曼的舞姿,传递着淡淡的喜悦之情。二胡演奏《赛马》低徊悠扬,丝弦五重奏《海韵》清脆轻柔,带给观众沉静的艺术享受。单簧管四重奏、弦乐五重奏都好像隐藏着一个故事,让人浮想联翩。独唱《我爱你中国》深情款款,内中包含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合唱《康定情歌》节奏缓慢,在民族风情之外多了几分浪漫的风格。

  相比之下,立命馆大学青年人的表演要更为时尚、动感、欢快。开场的和大鼓表演时而细若游丝、时而地动山摇,台下观众无不为那大起大落、变化多端的声响所震撼。艺术体操棒表演者个个身怀绝技,不仅经常在半空中换棒,而且能用脖子、胳膊让艺术棒旋转,小小的棒子仿佛听使唤一般,叫人叹为观止。花样跳绳真个是花样繁多: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青蛙跃水跳、鲤鱼打挺跳……跳绳如同舞蹈,看得人眼花缭乱。他们邀请观众上台尝试,笑声此起彼伏。接连三场街舞表演充满活力,展现了日本大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此外,中日大学生还分别献上了一批抒情意味浓厚的节目。由交大同学带来的西班牙舞利落流畅,尽显青春妩媚。立命馆大学学生艺术团表演了无伴奏合唱,六位同学有的主唱、有的模拟乐器、有的唱和声,声音效果别具一格。日本传统音乐俱乐部带来的筝箫演奏《岛歌》曲调低沉,内中夹杂着点点悲伤;主旋律与梁静茹《不想睡》的自由切换更是让人体会到,音乐无国界,中日一家亲。两国大学生共同演唱了《北国之春》,文艺晚会圆满结束。

  主持人之一米山亚纪为晚会的成功举办和她在交大受到的款待由衷感到高兴。她说:“期待我们还能够在一起表演,参加更多的交流活动,让我们的友谊更进一步。”而这,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和立命馆大学所有同学的共同心愿。

 


张杰校长向立命馆大学代表团赠送礼物并合影留念

 


立命馆大学学生表演无伴奏合唱

 


中日大学生互赠书法作品


 

  (发表于2008年3月17日《上海交大报》 第一版、第三版,配发后三图片。撰稿:董少校、蔡玉平。第一幅摄影作者:武新民。前排右一为本文第二作者蔡玉平,右二为主持人之一、表演《岛歌》的米山亚纪,右三为森本隼裕,后排右四为张杰校长,右五为上田宽团长。后三幅摄影作者:孙然。 最后一幅照片中,前排右一为数井彩巴,右二为上田纱弥香,后排右四为大泽香奈。报纸编辑:顾伟民。网络编辑: 郑茂。相关链接:胡锦涛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