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德国汉学家顾彬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并作学术报告
( 网络版
,返回
)
7月8日,国际著名汉学家、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Wolfgang
Kubin)访问我校,受聘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并在徐汇校区老图书馆为师生作“通过诗歌看杜牧的历史观”学术报告。此次活动为文治讲坛第272讲,由人文学院和文科建设处共同主办,人文学院中文系承办。
“你们外国人怎么能理解中国的文化呢?”顾彬教授在中国讲学,经常遇到读者或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他认为,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推理错误。顾彬说,学者要研究古代或国外的东西,中间存在的都是文本的关系,大家是平等的。他举例说,杜甫在宋代以后才受到普遍的尊重,李贺和他的诗歌直到毛泽东时代才产生广泛影响,日本学者在发掘白居易的价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学者借助文本去关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的研究对象,一样可以取得新颖的研究成果。
顾彬教授认为,一件作品只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才能显现出它的深度。对此,他以杜牧的七言绝句《赤壁》为例,分析了诗中所包含的历史观。“折戟”只是一件残存的碎片,杜牧由它联想到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假如没有东风,周瑜就不能借助东风火烧曹操水军取胜,那曹操建造铜雀台网罗天下美人的时候,大乔和二乔可能就深锁在铜雀,周瑜也就不能娶到小乔了。顾彬教授阐释说,我们的存在是碎片的存在,这些碎片构成了个人的记忆,进而成为文学创作的开端。
顾彬是国际著名汉学家,也是翻译家、诗人,为当代德国备受关注的“波恩学派”领袖人物。主题报告结束后,顾彬教授与师生们围绕新历史主义观、碎片的文化解释、繁体字与简体字的优劣等话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大家认为,顾彬教授的报告充满了德国思辨色彩,富有启发意义。
受张杰校长和郑成良副校长委托,文科建设处蒋宏处长代表学校向顾彬教授颁发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聘书,并为他佩戴校徽。蒋宏处长表示,顾彬先生受聘我校客座教授并举办学术讲座,对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拓展相关专业师生的学术视野必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附: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撰文:董少校。摄影:祝以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