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屋
我的简介
我的爱好
我的文章
我的摄影
我的印章
我的音乐
友情链接
与我联系
诺奖得主野依良治受聘上海交大名誉教授并寄语大学生——
科研需要好奇心、热情、恒心
(网络版
,返回)
本报讯 (记者 姜澎 通讯员 董少校)做实验时发生爆炸,头上缝了8针,但是缝好之后,他又继续回到实验室做同一个实验;举行婚礼时,宾客都准备好了,他却穿着白大褂迟到一个小时后出现……这样一位痴迷而执著的学者,就是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事长野依良治教授,昨天在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时,他同样寄语交大师生:科学研究需要有好奇心、有热情并持之以恒。
昨天,野依良治教授为交大师生做了题为“不对称催化剂:结构和功能的工程”的报告。据野依良治教授介绍,许多化合物在空间结构上具有互为镜像的不对称性,正如人的左右手一样,称之为手性。互为手性的分子,如果用作药物,其中一个可能具有疗效,而另一个可能无效甚至有害。长期以来,制造单一的手性分子而不生成另一种,或者叫不对称合成,是非常困难的。野依良治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开发出了性能优异的手性催化剂。目前,很多化学制品、药物和新材料的制造,都得益于野依良治的研究。手性药物的疗效是原来药物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毒性大大降低。2000年世界范围内销售的药物中,约1/3是手性药物,销售额达到1230亿美元。
据介绍,野依良治教授是BINAP分子的发明者,这种分子的结构像蝴蝶,非常美丽。很多人都曾经想要合成这种分子,可是因为实在太难,都放弃了。野依良治从1965年就开始不对称催化反应的研究,从1974年着手研究BINAP,一直坚持了六年,到1980年合成成功。之后他又做了大量实验,试图把这个理论应用到工业化生产,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应用。花六年做一个分子,能不能做出来很难预料,做出来之后有没有用也不能确定,但野依良治认为它很漂亮,坚持去做,就做出来了。好奇心、热情、坚持,这三点在他身上都有着很好的体现。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拥有90年历史,是日本唯一的自然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在物理学、工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进行着广泛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将与野依良治共同签署上海交通大学与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协议书,学校将选派一流的学生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交流,并由两方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加强在激光物理、生命科学、医学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发表于2008年2月27日《文汇报》
第9版。)
|